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中国地产方面的纠纷,向来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地权既是一个经济事实,又是一种法权关系,更是人们财产观念的切实体现。汉口后湖地区经过明清时期的重点开发之后,其区位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逐渐成为官商竞相追逐的焦点,“地皮大王”刘歆生的地产被汉口后湖地亩清查专局没收充公,成为地产纠纷的导火线。汉口后湖地产纠纷以刘歆生为研究对象,延续时间较长,跨越民国近十三年之久,期间经历了执政当局、地方机构、执行人员的多次变更,伴随着时代背景的急剧变化,地产纠纷可谓一波三折。后湖地产蕴含的经济利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地方管理机构受利益驱使呈现多重矛盾与冲突,中央与地方围绕产权归属的角逐、民众之间的利益纠葛以及官民针对加减租问题的纷争一一浮现。毋庸置疑,在动荡的政治环境的背景下,王朝更替,宦海沉浮,会在短时间内引起财产所有权的转移,甚至是大规模的。它反映了处在政局动荡的民国时期,财产归属成为社会各阶层互相关注的不可或缺的问题,亦说明了民众维护自身权利的法律意识正逐步增强。汉口后湖地产纠纷以微观个案具体的展现出来,通过对纠纷的产生、发展与结局的研究,对当事人与各种势力之间较量的描述,增加了事件的特殊性与趣味性,生动地反映了处在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的时代背景之下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官与民、民与民等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立足于大量的档案资料,以近代各类报刊为辅助,通过对这些原始史料的梳理与解读,力图再现后湖地产纠纷全景。从总体上看,通过对汉口后湖地产纠纷来龙去脉的论述,本文最大限度的把握了个案研究与整体描述的相结合,通过对案件中当事人不同话语的重新解读,以更为细致的“动态”深入法律案件进展过程中,以求接近当时历史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