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后期杂文与都市文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she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鲁迅一生的创作中,后期杂文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同鲁迅研究在其他方面的突破和发展相比,后期杂文的研究依然十分薄弱和滞后。研究者或是陈陈相因于瞿秋白、毛泽东对鲁迅所做的政治性结论和评价,从政治意义和战斗作用上认识后期杂文;或是根本不置一辞,简单归结为琐屑、个人意气的文坛争论。而后期杂文对上海都市社会文化现象思考与评判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蕴,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真的梳理。对此,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加以研究和探讨。 一、通过研究状况的梳理,本文认为,在以往的研究中,都市文化的背景被当时救亡图存的时代大背景所掩盖,鲁迅对都市社会文化现象思考与评判的深刻性、独特性无法体现。过去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一谈到二三十年代便认为是中国社会的动荡时期。实际上,二三十年代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国民党政府的工业化政策和西方市场经济的片面移植,使上海成为高度发展、畸形繁荣的现代化都市。茅盾、沈从文、海派文人、鲁迅等许多新文学作家,均对都市文化现象有过不同的思考与描绘。 二、与其他作家相比,鲁迅对都市文化的思考与评判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以知识分子的立场,透过都市喧嚣与繁华的表象,思考和审视都市深层畸形、杂乱的文化,对人造成的压迫、扭曲和影响。从而理性地反思二三十年代上海的都市文化和现代化进程。鲁迅认为,都市文化的畸形和杂乱,在根子上是传统文化造成的恶果。传统文化具有愚民性、侍主性和强大的同化力。国民党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愚民统治,制造和培养奴隶。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人麻木、守旧和愚昧,并且使做戏、无坚信、无特操、自欺、自利等国民劣根性在现代都市中恶性发展。传统文化的侍主性迎合了殖民主义统治中国的需要,文化的同化力又使一切新事物如同落入染缸,无不变色。同时,鲁迅发现,西方文化的传入和都市的现代化、商品化进程,并没有使人摆脱传统文化的奴役,反而增添了新的奴役。而且两者恶性嫁接,孕育了更厉害的压迫形式。在这种环境之下产生的 研产生砚士极文:鲁迢后粉共文车匆碎文沦市民,不仅没有成为民主、平等、公正的要求者,反而成了某些不合理秩序的维护者、依赖者和支持者。对此鲁迅批判了殖民主义文化、西方工业文明和现代商业文化对人形成的压迫和奴役。 三、鲁迅的批判同时指向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两个方向,看上去似乎矛盾和冲突。实质上是,鲁迅对都市现代化的思考超越了中/西、传统/现代的二元对立,在反现代性基础上建立了EI己的现代化理论,即他的文化现代性改造和“立人”思想。鲁迅对都市文化的评价虽有偏颇之处,但研究他的都市化、现代化思想,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巷道煤层自燃的超前预测问题一直未能成功解决,严重地制约着综采放顶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此,本论文对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和系统总结前人研
在当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调整产业政策的大背景下,一些地区的商业经济的信贷营销数量过大,风险过度集中。如何有效化解授信集中度风险,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丘浚(1421~1495)是明代中叶著名政治人物和先进思想家,著作颇丰,其代表作《大学衍义补》是一部供帝王治理天下的参考书,内容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本文对丘浚思想的产生背景、渊
纺织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但当前国内纺织业越来越面临着沉重的环保压力,不得不采取措施大力加强新型纤维的开发。因为新型纤维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相比传统纤维
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趋势日渐凸现的当今时代,社会日益开放,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在这种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三种德育渠道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构成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
本文以燃气集团共青团组织建设服务型团组织实践经验为借鉴,对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团组织进行了思考。
血站是一种集采血及供血的特殊医疗机构,为人类的生命和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而血站的档案则记录了血站的发展历程,它能准确的反映出血站每个历史时期的工作特点。因此加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前提是:学习者必须主动建构知识和技能。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在《土木工程
为了在低温下制备高质量的氧化锌薄膜,我们采用金属有机源和二氧化碳气源,首次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的技术在低温下制备了高质量的氧化锌薄膜,确定了生长高质量氧化锌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