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中的关键要素,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是体现新版课程标准要求的载体。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版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对原有的高中物理教材进行修订,于2019年出版了新版高中物理教材。因此,将新版课程标准与新版物理教材相结合进行分析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任务,分析科学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中的关键要素,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是体现新版课程标准要求的载体。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版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对原有的高中物理教材进行修订,于2019年出版了新版高中物理教材。因此,将新版课程标准与新版物理教材相结合进行分析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任务,分析科学思维在新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呈现情况也有助于物理教师理解和使用新教材。选取新版高中物理教材作为研究对象,以新版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研究。首先梳理文献,结合目前科学思维研究的现状和高中物理的教材内容,制定科学思维四个维度在物理教材中呈现的分析框架,模型建构维度下包含六种物理模型,科学推理维度下包含六种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维度下包含四种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维度下包含两个要素,并且对各个要素在物理教材中的呈现作出界定。其次,运用分析框架对新版高中物理教材的必修模块与选择性必修模块进行分析,统计科学思维各要素在新版教材中的呈现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从整体来看,新版教材对于科学思维各维度的呈现从多到少依次是“科学推理”、“科学论证”、“模型建构”和“质疑创新”。(2)从科学思维四个维度的具体要素来看,模型建构维度呈现最多的是“数学模型”,科学推理素维度呈现最多的是“演绎推理”,科学论证维度呈现最多的是“演绎论证”,质疑创新维度呈现最多的是“创新要素”。再次,选取物理概念课、物理规律课以及物理实验课各一节典型进行案例分析,总结科学思维素养在不同课型的教材内容中的呈现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三种课型的教材内容都是对于科学推理维度的呈现最多。(2)分别来看,概念课内容对于模型建构维度的要素呈现较多;规律课呈现模型建构和科学论证维度的要素较多;与前两种课型相比,实验课呈现的质疑创新维度的比例明显偏高。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发现新版教材对数学模型、演绎推理、实验论证以及创新要素的呈现次数最多,从以上四个方面提出针对科学思维素养的教学建议。
其他文献
新课标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写作作为基本技能之一,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就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而言,整体的写作教学现状不甚理想。很多初中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内容空洞,逻辑不清,语言表达单一,语言表达错误等问题。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只注
将两种及以上在内容或形式上有某种联系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的比较阅读法是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之一。有关比较阅读法的研究很多,但说明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法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以单篇教学案例的形式出现。本文旨在将比较阅读法与说明文教学相结合,较系统地研究比较阅读法在说明文教学中的运用,提出说明文比较阅读实施策略,为说明文教学实践做出一点贡献。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选文是教师进行说明文教学的重要载体,也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材中完善的写作系统能够提高写作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效率。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依据全新的编写理念,将写作内容创新编排,给初中写作教学变革带来了契机。截止2020年6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册已在一线使用了一轮,论文通过研究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师生问卷调查等一线教学情况,探索写作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使用教材提供建议。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
成语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初中生通过学习成语及其相关知识可以扩大词汇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增强自身语文素养。这既符合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也有助于初中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其中就包括写作能力。从提高写作能力角度出发,提升成语教学水平也是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教学改革课题。初中成语教学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重视成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表达欲、提高语言简洁性、增强文章表现力;重视作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于21世纪初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吸收了诸多教育思潮中的合理因素,呈现出全新的姿态与价值追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语文教育方面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复述法是学生吸收语言材料并使语言材料从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变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尤其在语文教学方面。复述法的使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词汇积累
科学论证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论证首先具有对话性,在课堂中师生都通过语言来表达观点或阐述理由,所以课堂论证话语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虽然研究者展开了有关课堂论证话语的初步研究,但目前对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论证效果和影响知之甚少。因此,为探究教师对课堂论证的话语塑造如何影响学生论证质量,进而对教师开展高质量的课堂论证提供建议,本研究选取名师赛中“自
随着时代对个体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核心,探究性实验教学能更好的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养。但显而易见的是,如今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实践调查,分析出现今物理探究性实验实施情况较差的部分原因。对教师而言,一线物理教师并不缺乏探究性实验的理论,也对探究性实验抱有热情,
科学本质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维度的构成部分。教材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重要载体,与学生科学本质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因此,研究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本质的呈现情况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促进学生科学本质的培养。首先,梳理科学本质的内涵与国内外已有研究;其次,采用Abd-El-Khalick(2008)提出的科学本质分析框架与评分标准对人教版与鲁科版高中物理教材分析,并对两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
惯性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正确形成惯性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我们深入地调查学生头脑中惯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找到学生的认知障碍。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未正式学习惯性概念的小学六年级、初二学生和学过惯性概念的初三、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前和学后学生对惯性概念的认知情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而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主要是通过言语行为来进行的。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当中,让教师言语与学生言语产生一种高效的双向流动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物理教学中亦是如此。因此,根据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行为互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客观、可行、具体的师生互动建议,旨在促进教师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