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层股权激励,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主要作用在于促进股东和公司高管形成利益共同体,激励高管最大限度地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正因为如此,股票期权从一产生就备受推崇。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公司都纷纷采用股票期权制度,我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了股票期权。但是,管理层股权激励在我国的适用性如何?现阶段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短期影响如何?管理层股权激励和上市公司的业绩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旨在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总结管理层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阶段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制度环境和现状,并检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之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短期效应。围绕这一研究思路全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提出问题,并对全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框架以及文献综述一一进行论述,从中能够展示研究的整体思路。第二章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然后重点回顾了其理论基础——公司治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交易费用论及双因素激励理论等发展历程。第三章介绍了管理层股权激励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实施现状,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环境以及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的情况,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改后实行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具体情况。第四章以股改后2005年至2007年间公告并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方案的2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计量软件Eviews3.1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用于激励的股票来源问题;《证券法》的修订从法律上为国企炒股、融资融券提供了发展和创新的空间;新修订的《公司法》在资本制度、回购公司股票和高管人员任职期内转让股票等方面均有所突破,增强了上市公司适应市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等。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并提出提高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效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