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张量分解的致病miRNA预测算法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RNA作为人类体内的调控因子,通过靶向mRNA发挥调控作用。miRNA的功能失调与疾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众多联系。因此,研究miRNA与疾病的关联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致病miRNA预测算法旨在于通过计算方法,根据已知的miRNA、疾病相关数据寻找潜在的致病miRNA。随着miRNA-疾病预测算法研究的发展和相关数据的积累,在致病miRNA预测过程中,整合与miRNA相关的基因信息和与疾病相关的基因信息,不但有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还有助于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因此,本文基于现有的miRNA-疾病关联信息,整合基因的信息,提出了两种基于张量分解的致病miRNA预测算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现有的融合了基因信息的致病miRNA预测算法通常将miRNA-基因关联信息和疾病-基因关联信息应用为两个基本独立的部分,这种应用方式忽略了miRNA的调控机制,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分解的致病miRNA预测算法,TDMDA(A tensor decomposition method for miRNA-disease association prediction)。该算法利用已知miRNA-基因关联信息、miRNA-疾病关联信息和基因-疾病关联信息构建miRNA-基因-疾病关联张量,然后基于构建的miRNA-基因-疾病关联张量和辅助信息,应用张量分解技术捕获miRNA、基因、疾病之间的潜在关联,最后将miRNA-基因-疾病关联预测结果转换为致病miRNA预测结果。经过实验验证,在致病miRNA的预测方面,TDMDA算法的性能优于其它对比方法。于此同时,TDMDA算法也可以实现miRNA-基因-疾病关联的预测,为miRNA和疾病之间复杂的生物机制的理解提供更丰富的信息。(2)miRNA和疾病之间的关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基于miRNA,基因和疾病之间的关联所构建的miRNA-基因-疾病关联张量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为了更好地捕获miRNA-基因-疾病关联张量中的非线性结构进而识别潜在的致病miRNA,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张量分解的致病miRNA预测算法,NTDMDA(A neural tensor decomposition method for miRNA-disease association prediction)。该算法首先借助加权K近邻(WKNN)算法的思想,应用生物相似性信息分别更新miRNA-疾病关联矩阵,miRNA-基因关联矩阵和基因-疾病关联矩阵,进而更新miRNA-基因-疾病关联张量,减轻数据稀疏性问题对预测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神经张量分解算法学习miRNA-基因-疾病关联张量中潜在的非线性结构,进而完成致病miRNA的预测任务。通过与其它先进的预测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NTDMDA良好的预测性能,可以为致病miRNA预测算法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
其他文献
90°弯折钢筋(以下均简称弯折钢筋)是一种常用的机械锚固方式,被广泛运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边节点之中,以解决柱截面高度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直钢筋锚固长度使钢筋达到其设计强度的锚固长度设计问题。为研究弯折钢筋各部分锚固承载力的大小及占比,通过在弯折钢筋各锚固段放置PVC套管的方式来消除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作用,并通过相互对比试验达到分离锚固承载力的目的。试验采用HRB500级钢筋作为锚固钢筋,以其水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机器学习是为了使机器或者算法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使其达到人工智能的水平,深度学习正朝这个方向发展。现阶段深度学习是解决机器学习中一些难题的常见做法,并且取得广泛的成功,从目标监测、语音识别、智能问答、推荐系统到自动驾驶,取得远超传统短算法的效果。而这些深度学习的预测服务都是在线推理预测,因为应用层使用深度学习模型做推理预测难以满足时延要求,将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在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一种女性癌症,按病理类型可分为两类:浸润性导管乳腺癌和非浸润性导管乳腺癌,患者治疗失败或肿瘤复发风险高、预后差、死亡率高。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4(protein arginine N-methyltransferase 4,PRMT4),又称为共激活因子相关的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o-activator associated arginine methyltransfe
近年来,由于世界范围内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第四代核电技术以及聚变堆的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力推进,面对堆内严苛的环境挑战,ODS钢因其出色的抗辐照性能与优异的高温性能被认为是最有希望之一的包壳候选材料。本文利用湿磨法球磨粉末和SPS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显微结构与力学性能良好的ODS钢,为湿磨法大规模制备ODS钢提供了实践基础。通过改变ODS钢中的组分,系统的研究了合金元素Al与稀土氧化物La2O3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及轨道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发展愿景与发展进程中产生固体废弃物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如何因地制宜处理固体废弃物,合理利用弃土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烧结弃土高性能砌块利用弃土为原材料,采用生物质燃料烧结而成。块型设计及制作上具有大尺寸、高孔洞率、高精度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可使用薄灰缝砌筑工艺,能极大提高施工效率,有效降低对连接砂浆的用量,减少热损耗提高墙体的热工性能。但作为一种新型
隧道是交通运输中关键的一环,而多年以来其工程设计却主要依靠工程岩体分级、工程类比等经验和半经验方法来进行。近些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定量评价方法,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依然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形控制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定量评估方法,并分析运用此方法,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果如下。首先,对强度折减法和使用有限差分方法的FLAC~3 D的数值分析软件的基本原理及进行介绍,并展现了两者的特点。在前
本文对室温养护条件下,矿渣-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GPC,Geopolymer Concrete)基本力学性能以及钢筋与GPC粘结锚固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PCC,Portland Cement Concrete)进行比较,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进行了三种不同强度的矿渣-粉煤灰基GPC的基本力学性能实验,包括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结果表明,GPC弹性模量与PCC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FRP)以其高比强度、比刚度、耐腐蚀及耐疲劳等突出性能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应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跨桥梁的建设被提上日程,但传统钢拉索因其自重大、易腐蚀和易疲劳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大跨桥梁结构上的应用。而FRP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代替钢材成为新型拉索的的热门候选,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随着我国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当前和今后若干时期为了解决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问题,通常修建双层桥面桥梁或并列桥梁,随之而来的便是相距较近桥梁主梁间的气动干扰问题。论文以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铁路桥)及泉州环城高速公路泉州湾跨海大桥(公路桥)为实际工程依托,开展了大跨度公铁并行三幅桥面桥梁气动干扰效应研究,即分别针对主梁静气动力系数、涡激振动、颤振稳定性进行研究。
重金属铅(Pb)由于其持久性、难生物降解性、高生物毒性和潜在的生物积累作用被认为是极度危险的环境污染物,对Pb2+引起的水污染环境问题的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吸附法是一种操作简单、高效率的环境修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单独的水热污泥生物炭和MnFe2O4作为吸附剂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都不太理想。为了探究更高效、低成本和环境友好型的重金属吸附剂,本研究主要以污水处理厂的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