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不断曝光关于动物产品的质量问题的案件,动物产品的质量问题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瘦肉精”事件的发生,使食源性动物饲料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突显出食源性动物饲料质量监管制度的重要性。质量安全的食源性动物饲料,要求在饲料的组成成分当中,不能含有对所饲养的食源性动物健康及它的生产性能造成实际危害的物质和因素。加强对食源性动物饲料质量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以保障人体身体健康和安全,而且是重视动物福利的重要表现,还有利于维护社会诚信体系和维护市场秩序稳定。我国食源性动物饲料质量监管制度的现状是:法律体系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饲料安全法律体系,但我国缺少专门的食源性动物饲料质量监管法,可操作性差,体系更新慢;质量监管机制方面,虽然已初步建立了质量监管机制,但监管机构权限不明,各个地区管理不协调以及对分散养殖食源性动物的农户监管难度大,对食源性动物饲料的监管并非是全程监管;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已初步建立标准化体系,但是,标准体系不健全,检测手段落后,标准化组织技术队伍和监督力量薄弱,饲料安全标准系统性较差。完善我国食源性动物饲料质量监管制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食源性动物饲料的法律法规;第二,完善食源性动物饲料监管机制;第三,完善食源性动物饲料质量安全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