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胶束与复合胶束在肾肿瘤区EPR效应的对比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py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标记有普罗碘铵的单纯纳米胶束与复合纳米胶束(即PH值响应性胶束)进行人离体肾肿瘤标本的循环灌注,对比单纯纳米胶束与复合纳米胶束在人肾肿瘤区的碘富集量的动态演变关系,证实相同粒径的复合胶束在肾肿瘤区的富集量高于单纯胶束,进一步验证人类实体瘤同样存在EPR效应。方法:1.跨区段选取三种不同粒径(45nm、70nm、130nm)的高分子纳米胶束,将三种不同粒径胶束分成A、B、C三组,每组中分为单纯胶束和复合胶束,A1:45nm单纯胶束,A2:45nm复合胶束,B1:70nm单纯胶束,B2:70nm复合胶束,C1:130nm单纯胶束,C2:130nm复合胶束;2.每种胶束随机灌注三个肾肿瘤标本;3.应用GE Discovery HD750 CT的GSI模式对肿瘤标本进行扫描,分别于灌注0.0h、1.0h、2.0h、3.0h、4.0h、5.0h、6.0h扫描,并分别测量记录肾肿瘤部位的CT值,每个标本选取10个不同区域位点测量,取其平均值;4.密切关注灌注液PH值,使灌注液PH值始终保持在7.35-7.45,收集并记录肾脏形成总尿量。待停止灌注,马上把肾脏标本放入福尔马林液(10%)内,并保证全部浸没,然后交由病理科行病理诊断;5.借助GE ADW4.5平台对肾肿瘤区纳米胶束的富集量进行测定,详细记录测量数据,绘制图表,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每个肿瘤标本的循环灌注均未出现问题,由CT碘基图观察到胶束成像清晰分布,在进行灌注期间对每只肾脏尿液进行收集,每只收集量平均为40.05±5.22ml,在整个灌注期间一直将灌注液酸碱度控制在7.35-7.45范围内,最后经病理观察发现,肾脏正常组织细胞没有出现受损现象,未灌注时与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占比未见明显不同(P>0.05),肿瘤组织细胞结构亦无明显变化,不影响最终术后病理诊断;2.A、B、C三组组内比较,发现每组中复合胶束在肿瘤区的碘富集量均高于同组内的单纯胶束。但相同类型(单纯胶束或复合胶束)的纳米胶束组间比较,在肿瘤区的碘含量、碘基曲线图及峰值出现时间各不相同,在同一时间点,45nm单纯胶束在肿瘤区的富集量高于70nm、130nm单纯胶束,提示不同粒径的纳米胶束在肿瘤区的EPR效应有差别,且三组单纯胶束在肿瘤区EPR比较:45nm>130nm>70nm。结论:1.对比单纯胶束,复合胶束灌注后在肿瘤区的碘富集量均高于单纯胶束,表明同种粒径的复合胶束在肾肿瘤区的富集量更高,证实了复合胶束在肿瘤区的EPR效应高于单纯胶束,进一步证实肿瘤区确实存在EPR效应。2.纳米胶束在粒径以及类型方面的不同可导致其于肿瘤范围的富集量、动态变化过程各不相同,表明不同类型、不同粒径的纳米胶束在肿瘤区的EPR效应不同,45nm单纯胶束在肿瘤区的EPR效应高于70nm、130nm单纯胶束。通过研究不同类型、不同粒径的高分子纳米胶束在肿瘤区的EPR效应,为高分子纳米胶束载药体系向临床转化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Transurethral Thulium Laser En Bloc Resection of Bladder Bumor,Tm LERBT)配合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通信网络中业务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为了保障用户的业务速率需求,提高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业界提出了超密集组网,该技术是满足未来5G通信网络数据
背景: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身体健康的第二大常见肿瘤。由于目前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方法特异性不高,导致前列腺疾病患者常常被过度诊断、治疗,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因此我们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凭借其推力大、响应快、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和半导体制造系统等现代制造业中。PMLSM伺服系统直接驱动进给机构做直线运动,在结构上省去了中间传动装置,但系统跟踪精度易受参数变化、摩擦力和负载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为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和鲁棒性能,本文采用了将神经网络和反推控制将结合的方案来控制PMLSM伺服系统。
Smoothened(Smo)受体是Hedgehog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通路中能直接被小分子调控活性的一个受体,在胚胎发育和细胞癌变中具有重要作用。Smo受体的激动剂在再生医学
目的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作为黄素类蛋白的辅助因子,参与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short chain acyl-Co A dehydrogenase,SCAD)催化氧化还原反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缝匠肌蒂髂骨瓣联合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2019年我科收治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14-47岁,平均32.3岁。Garden分型:Ⅱ型1例,Ⅲ型6例,Ⅳ型3例;受伤至此手术时间3周-12月,平均5.25月;8例骨折端伴有不同程度的股骨颈吸收,2例伴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期(Ficat分
近年来,毒死蜱和阿特拉津因其农药用量大、残留期长、在水环境中检出率高、对动植物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同时,这两种农药的广泛使用也是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的重
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在新型抗肿瘤药物中占据了主导位置,近年来呈现井喷式发展。细胞凋亡的信号感受、整合和执行的相关的异常都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因此设计及筛选靶向凋亡信号
α,β-二氨基酸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其不对称合成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合成α,β-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策略主要包括C-N键和C-C键的构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