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定》的颁布以及随后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开创了职业教育的新局面。随后在2002年、2004年以及2005年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两个关于职业教育的专门规定,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出台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又迎来了新的高峰。1996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6%,到2005年已经上升至21%,十年间年均递增1.5个百分点,再有,2005年全国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为713万人,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5.7%,比1998年提高11.3个百分点。现如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已经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本专科高等教育总规模的一半。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人才市场对技工、高级技工,特别是青年技工和青年高级技工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职业教育正是培养技术性人才的摇篮,因此短短几年,我国的职业教育规模就翻了数倍。但从国外众多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来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贡献率的高低问题,一直未能形成一致意见,而究竟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对于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多大作用,尚未得到证实,从国内关于职业教育的实证研究看也没有相应的证据。此外,我们还应考虑到的是,在职业教育扩张的同时,普通高校也经历了近十年的扩招。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我国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适度规模如何?这便是本文的选题角度和研究思路。本文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角度,建立经济增长模型,以期寻找到最利于经济发展的两种教育的合理比例分配。值得指出的是,本文的经济增长模型正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是笔者在研读和参阅了国内外众多文献,受到启发后做出的模型。模型不考虑资本存量和人口变化,仅仅将技术进步和两种不同类型教育背景的人力资本纳入模型,通过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行为最优化,得出了均衡增长路径上的最优经济增长率以及两种类型教育的最优规模比,并得出均衡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与政府制定的入学考试通过率(例如中考、高考通过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亦即均衡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随职普人数比的增大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趋势。因此,在现有生产条件(即模型中a既定的条件)下,当职普比满足的情况下,在均衡增长路径上将迎来经济的最高增长率。这一结论恰好与国外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相似,一些学者在研究了欧洲国家以及普鲁士等国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历程后,同样得出了倒U型的结论。不同之处在于,本文中模型的结论更为具体化,笔者认为,在我国考试通过率决定个人上学类型的情况下,在经济的均衡路径上,职业教育的规模应为普通教育规模的三到四倍。本文模型的结论恰恰佐证了近几年来,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来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体现在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学校数、生均预算内教育拨款等方面的持续增长,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实现了年平均20%以上的增长率,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率。这其中部分原因是,一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经过扩建、改革等措施后成功升级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因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变化不大。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正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得层次在提高。根据本文模型的结论,在均衡增长路径上,职业教育规模要实现为普通教育规模的三到四倍,以目前的发展现状看,还是有很大距离的。因此,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现存的一些问题,笔者给出了一些可行建议,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有所裨益。此外,本文的创新之处还在于针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文献,在国内虽说不少,但大部分是从教育学的眼光和衡量标准出发,很少有经济学角度的讨论,因此本文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