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怀孕期间特有的并发症,特点是水肿、高血压、尿蛋白并存,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损害。产后上述症状仍持续存在,它是导致全世界母婴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在全球孕妇中为5%~8%。尽管目前针对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多种学说,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PE分为轻度和重度,重度子痫前期以34周为界分为两个主要亚型,早发型(early-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EPE)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late-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LPE)。EPE的特点为妊娠早中期出现血压及尿蛋白迅速升高,终末器官损害严重,并发症较多,其胎盘功能损伤严重,因此又称为“胎盘源性疾病”,胎儿在宫内生长受限,母婴结局的预后较差,已经引起产科医生高度重视;而LPE的病情发展缓慢,各种临床症状与体征均较EPE轻,胎盘形态学基本正常,多与母体自身疾病相关,又称为“母源性疾病”。核转录因子5(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5,NFAT5)广泛存在于眼睛、肝脏、肾脏、胎盘等多个器官表达。高渗条件下被激活,调节多种渗透性保护基因的表达。组织局部渗透压升高与机体的炎症状态紧密相关。NFAT5在高渗条件下激活后能够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在自身免疫、细胞应激、炎症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含有76个氨基酸,与其受体(chemokine receptor 2,CCR2)结合后趋化或激活炎症细胞聚集到炎症部位,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反应。有研究显示滋养细胞和蜕膜细胞可分泌MCP-1,趋化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迁移至蜕膜,在螺旋动脉重塑过程中意义重大。最近研究表明在腹膜间皮细胞Met5A细胞中MCP-1启动子区域有Ton E结合位点,NFAT5与其结合后可导致MCP-1表达升高,然而,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NFAT5与MCP-1是否存在相关性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NFAT5与MCP-1之间的相关性,为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开辟一个新窗口。巨噬细胞能够清除体内细胞凋亡成分,它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妊娠期子宫胎盘床附近受到关注。子痫前期患者中有大量的巨噬细胞浸润,通过多种机制调控着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目前,国外对于巨噬细胞与子痫前期的关系已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巨噬细胞浸润和MCP-1、NFAT5的关系国内外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分析巨噬细胞浸润和MCP-1、NFAT5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MCP-1在不同类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血、脐血及胎盘组织中的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为将来早期诊断子痫前期孕妇提供分子标记物和新靶点;通过检测不同类型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中MCP-1、NFAT5及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分析巨噬细胞浸润和MCP-1、NFAT5的关系,初步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1例为试验组,其中EPE 31例(早发组),LPE 30例(晚发组),均为剖宫产分娩,收集标本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另选取同期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组,均为健康足月孕妇,因社会因素或骨盆异常等原因行剖宫产。各组孕妇均为单胎妊娠,此次妊娠均为自然受孕,未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各组孕妇既往均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染色体结构异常以及胎膜早破等其他妊娠合并症病史。2实验方法1.血清及胎盘标本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孕妇肘静脉血3ml,脐静脉血则是在胎盘娩出后抽取3ml。室温下放置半小时,随后离心约15min,取上层淡黄色血清分装在EP管中,避免溶血标本,置于-80℃冰箱保存待测。所取的胎盘组织标本均在剖宫产胎盘娩出后15 min内,在母体面中央区域(无出血、梗死及钙化),剪下大小约(1.0 cm×1.0 cm×1.0 cm)2块组织,用生理盐水漂洗后,其中一块投入液氮,后转-80℃冰箱保存备用。另一块固定于福尔马林溶液中,用于免疫组化实验。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方法对孕妇母血清、脐血清中MCP-1的水平进行检测。3.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胎盘组织中NFAT5和MCP-1 m RNA的表达水平,数据统计分析采用2-△△CT相对定量方法。4.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FAT5、MCP-1、CD68+巨噬细胞在胎盘中的表达。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对上述三个指标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比较。3统计学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频数资料采用(?)±s表示,多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之间的两两相比用LSD-t法;用Pearson方法分析两组之间的相关性,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三组间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对照组、早发组和晚发组孕妇之间的年龄、终止孕周、分娩前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均低于对照组和晚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24h尿蛋白高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间母血清、脐血清中MCP-1水平的比较早发组母血清中MCP-1水平185.80±15.73ng/L高于晚发组164.93±6.24ng/L和对照组154.78±9.61ng/L(P<0.05);早发组脐血清中MCP-1水平为223.49±41.68ng/L高于晚发组151.85±13.92ng/L和对照组113.91±6.67ng/L(P<0.05)。3三组间胎盘中NFAT5和MCP-1 m RNA表达水平的比较早发组胎盘中NFAT5 m RNA的表达水平为(1.07±0.03),高于晚发组(0.92±0.02)及对照组(0.90±0.04)(P<0.05);早发组胎盘中MCP-1 m RNA的表达水平为(1.08±0.12)高于晚发组(1.02±0.08)及对照组(0.99±0.02)(P<0.05)。4三组间胎盘中NFAT5、MCP-1、CD68+巨噬细胞蛋白水平表达的比较早发组胎盘中NFAT5蛋白的表达水平为(34.16±4.65),高于晚发组(11.39±3.77)及对照组(10.65±1.85)(P<0.05);早发组胎盘中MCP-1蛋白的表达水平为(38.47±4.81)高于晚发组(19.29±3.86)及对照组(20.33±3.92)(P<0.05);早发组胎盘中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水平为(80.60±10.47)高于晚发组(24.25±6.69)及对照组(22.79±5.58)(P<0.05)。5 NFAT5、MCP-1与CD68+巨噬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分析1.早发组脐血清与母血清中MCP-1呈正相关(r=0.587,P<0.05);早发组脐血清与胎盘中MCP-1呈正相关(r=0.754,P<0.05);而在晚发组中也均呈正相关(r=0.576,0.791,P均<0.05);早发组及晚发组脐血清中MCP-1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呈负相关(r=-0.508,-0.496,P均<0.05)。2.早发组及晚发组母血清中MCP-1水平与胎盘中MCP-1 m RNA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671,0.676,P均<0.05)。3.早发组胎盘中NFAT5 m RNA与MCP-1 m 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4,P<0.05),早发组胎盘中NFAT5 m RNA表达水平与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0,P<0.05);而在晚发组中也均呈正相关(r=0.631,0.608,P均<0.05)。4.早发组及晚发组胎盘中MCP-1 m RNA表达水平与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704,0.686,P均<0.05)。结论1.MCP-1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母血、脐血和胎盘中具有相关性,检测其水平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2.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中NFAT5、MCP-1、CD68+巨噬细胞的表达两两间呈正相关,说明NFAT5-MCP-1-CD68+巨噬细胞途径可能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