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次生林与杉木人工林恢复过程对凋落物量与分解的影响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亚热带人工林造林,尤其是杉木连载会引起土壤肥力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严重现象,因此考虑用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替代杉木人工林进行森林恢复显得格外重要。探讨自然与人工恢复对森林凋落物生产量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对研究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以人工统一采伐后,不同年龄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恢复的杉木林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自然与人工恢复过程对森林凋落物量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自然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年凋落物量为5.1±0.7—8.2±0.7 t·ha-1,次生林凋落物量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加;人工恢复的杉木林年凋落物量为2.0±0.2—3.1±0.2 t·ha-1,人工林凋落物量随林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增加趋势并不显著;线性混合模型发现,林龄与恢复类型对凋落物量与各组分量有显著影响;在恢复各个时期天然次生林凋落物生产量均显著大于杉木人工林,自然恢复模式更有利于凋落物生产力的增加。(2)两种恢复模式下,各林龄阶段的凋落物均以凋落叶为主,占比分别高达48.2%-69.3%和45.3%-51.6%;凋落物各组分比例顺序依次为叶>果杂>枝;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各组分产量显著大于杉木人工林;次生林中不同林龄的凋落物量月动态为多峰型,峰值出现在1、3-4、7和9-10月;人工林中凋落物量月动态也为多峰型,峰值出现在1、5、7-8和11月。(3)两种恢复模式下,凋落物分解速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增加趋势并不显著;天然次生林在各个恢复阶段凋落叶干重残留率、C残留率、C/N、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显著小于杉木林;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速率显著大于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凋落物N残留率随林龄增加显著增加,恢复前期C/N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干重残留率、C残留率、C/N、木质素和纤维素呈极显著负相关性;冗余分析表明,木质素/N、Mineral N和木质素是影响分解速率变化的关键因子。(4)两种恢复模式下,凋落物水解酶酶活性随林龄增加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林龄对水解酶活性影响并不显著;氧化酶酶活性随林龄增加有降低的变化趋势,林龄对多酚氧化酶酶活性存在显著影响;恢复模式对凋落物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天然次生林中水解酶和氧化酶酶活性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凋落物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ER)酶活性与C、N残留率有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纤维素含量与CBH和PER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木质素含量和PPO、PER呈现负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采伐迹地上进行自然恢复更有利于凋落物生产力的增加,会加快凋落物的分解与养分释放,有利于土壤和凋落物微生物生存和繁殖,提高了微生物酶活性。
其他文献
将温室气体CO2电催化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是解决气温上升过快、缓解能源危机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该催化过程仍然面临选择性差、能量效率低等一系列挑战,因此设计、合成高效的电催化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属-有机框架(MOFs)和共价有机框架(COFs)作为典型的晶态多孔框架材料,具有明确可调的化学组分和孔尺寸、高度分散的活性位点及强的吸附富集CO2的能力,在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大部分MOF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医学成像和娱乐影音等行业中,三维人脸相对于二维人脸包含更丰富的信息,不受人脸姿态的影响,适用于不同场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人脸对齐和人脸重建是两个相关度较高的问题,常应用于同一个人脸相关的任务中,传统的人脸对齐模型在处理大姿态的人脸时效果并不理想,人脸重建模型也存在模型冗余度较高和精确度较低的问题。在深度学习发展促进下,这两方面的模型的性能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探究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矿化的激发效应(Priming effect,PE)对了解森林土壤碳吸存具有重要意义。凋落叶输入是调节激发效应的重要因素,其对激发效应的影响可能受到关键养分(如磷)的制约。在亚热带低磷土壤中,凋落叶和磷添加如何影响森林土壤碳矿化和激发效应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以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为排除野外
学位
当前,金融风险总体趋于收敛,金融体系韧性明显增强,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42.4%,资金支付能力充足;不良贷款率1.94%,较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2.4%,资本充足率14.21%,风险抵补能力较强。但同时必须要看到,金融风险仍然易发高发,一些潜在隐患依然较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国际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也增加了许多新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