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理岩的仿生侵蚀介质制备与摩擦-化学去除行为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g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硬岩破碎困难导致的掘进效率不足和能耗过大,是阻碍TBM等掘进装备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川藏铁路工程的启动,以及地下空间大开发和“向地球深部进军”等国家战略的推进,我国对装备的掘进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待研究岩石材料的高效去除方法与调控机制。实际上,自然界存在若干侵岩生物,它们大多通过机械化学耦合作用来破碎岩石。因此,很有必要基于天然生物的化学侵岩机理,设计制备仿生侵蚀介质,通过岩石力学性能的化学弱化,来提升TBM刀具的机械破岩效率。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丰富仿生摩擦学的基础理论,而且为高效掘进技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本论文选用大理岩作为岩石样品,采用形貌观测、硬度测量和往复滑动摩擦磨损试验,首先考察了硫酸软骨素(CS)和碳酸酐酶(CA)两类典型生物侵蚀物质对大理岩表面性能的影响,确立仿生侵蚀介质的设计制备思路;在此基础上,设计制备了仿生侵蚀介质(EP),研究了EP对大理岩表面摩擦去除行为的影响规律。获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两种生物侵蚀介质CS与CA均能弱化大理岩表面性能,使大理岩在外力作用下更易发生破坏。然而,生物侵蚀物质对大理岩的破坏效率较低,无法直接应用于TBM破岩等实际工程。(2)基于天然生物的络合侵岩机制,通过复配优化,设计制备了一种针对大理岩的中性化学侵蚀介质EP。EP能有效溶蚀大理岩矿物颗粒,岩石表面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次生裂隙与凹坑,硬度明显下降。(3)在球-面接触往复滑动摩擦磨损工况下,经介质EP 25°C处理10 s后的大理岩样品表面摩擦去除效率是原始表面的3倍。EP对大理岩的力学弱化作用与侵蚀作用温度呈正相关。25°C作用30 s,大理岩硬度下降11.7%,80°C作用30 s,大理岩硬度下降25.7%,后者的稳态磨损率相比前者增大23%。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对商品特别是食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为提高生产效率企业通常采用喷码机喷印商品上的生产日期标签,使得生产日期标签作为评判商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凭据,在出厂前必须进行检测。但是,生产日期标签中包含的点阵字符受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字符弯曲、多余墨点、光照不均及字符不完整等问题。现有的字符识别系统对点阵字符分割与检测效果不佳,为此本文针对字符的分割及识别检测方法进行了
在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用电负荷分配不合理、负荷的不断变化以及线路故障等情况的发生,使得三相不平衡成为配电网较为突出的问题。当系统在不平衡状况下运行时,单相或者多相电力信号的幅值或相角将会出现预期之外的异常变化,影响相量测量算法精度,导致相量测量算法存在误差,限制广域同步相量测量系统的高级应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考虑配电网不平衡的动态相量测量算法,抑制不平衡信号对测量算法的影响,改进相量测量算法
在数字城市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精细化三维建筑模型在城市场景的三维重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具有真实感的建筑立面纹理信息则是三维重建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通过现有方法获取到的立面影像往往在精细度方面存在不足,通常难以满足数字城市精细化三维重建的需求。而同时搭载差分卫星定位系统、惯性测量单元和街景全景相机的移动测量系统,可以高效获取具有精确位姿信息的城市环境高分辨率街景图像,为建筑物立面结构的
多层软土地基是路堤工程中常遇到的一种特殊土地基,其排水固结与路堤-地基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工程实践中关注的一类焦点。本文针对多层饱和软土地基上路堤稳定性及其与软基固结度关系问题,依托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工程,采用一维渗透固结分析理论、极限平衡法、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多层软土地基竖向固结的理论解析解,以及考虑固结度的路堤-多层软土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得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多层软土地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涉及领域广、参与角色复杂,造成各专业间协调困难,从而导致设计效率低下,应用BIM技术实现行业信息化管理,实现管理高度规范化、多专业的全面协同对项目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BIM协同设计系统仅实现了三维模型的部分协同功能,尚无法满足实际工程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为实现多专业,全方位协同功能,研究基于Revit与统一数据模型的BIM协同设计系统,以提高多专业间协同设计效率。在研究过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中国历史中的丰厚道德资源,同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继承创新,充分彰显其时代价值和永恒魅力,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我们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期刊
轴承作为旋转类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在国家的重工业领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轴承发生故障会直接影响整个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还会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美国现已将声纹技术列为14项禁止出口技术之一,这说明我国的音频识别技术仍会被“卡脖子”,还需要不断探索与进步。因此基于音频识别技术对轴承运行进行实时的监测,通过识别与报警来减少因轴承故障引起的损失,成
预应力锚索在岩土锚固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而预应力锚索的预应力损失作为判断预应力锚索有效性的指标在工程实践中十分重要,其在岩土体中的损失机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岩土工程领域人士的关注。已经有许多的研究人员针对岩土体的蠕变、钢筋的松弛以及地质条件对锚固力的影响做出了很多研究。随着技术的进步,磁通量传感器这种无接触式的测力装置使我们可以对锚索的内部应力情况进行研究,同时数值模拟软件的开发使得对锚索应力分析成为
高精度统计学定轨不仅需要高精度测距资料,还依赖于准确的动力学模型。但在轨道机动期间,卫星所受机动力大小和方向未知,地面监测中心难以对机动力进行建模,因此在轨道机动期间动力学法无法有效地完成定轨任务。GEO卫星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静地的特性导致机动最为频繁,影响卫星导航服务的连续性。因此,为了使GEO卫星更好的向用户提供导航服务,我们必须准确识别轨道机动开始时间,并在机动结束后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运行里程的持续增长、运行线路的复杂化及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轮轨周期性磨耗现象愈发突出,导致轮轨冲击加剧,引起高速列车各部件尤其是位于簧下的齿轮传动系统剧烈振动,且在实际线路运营中已出现齿轮传动系统发生故障的情况,严重威胁高速列车的行车安全,因此研究轮轨周期性磨耗对高速列车齿轮传动系统的影响,对保证齿轮传动系统的安全服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高速列车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