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环境烟草烟雾暴露又称为“被动吸烟”。大量研究已经证明,被动吸烟可导致死亡、疾病及残疾,它已成为最重要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和工作场所常见的健康危害因素。科学证据表明,被动吸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水平,只有完全无烟环境才能真正有效地保护不吸烟者的健康。鉴于被动吸烟对人群健康危害严重,《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FCTC)第八条“防止接触烟草烟雾”明确指出,各缔约方应采取有效的立法、行政等措施,防止人们在室内工作场所等其他公共场所接触烟草烟雾。世界控烟先进国家与地区相继出台并实施不同层面的无烟政策,且对无烟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FCTC于2006年1月9日在我国正式生效,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国家级无烟法律。《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FCTC在我国生效后的第一个省级人大通过的地方性控烟法规,网吧场所作为被动吸烟的“重灾区”,在该条例公布的13类禁烟场所中为唯一一类公共娱乐场所。迄今,许多国家与地区都开展了无烟政策评估研究,并且大部分评估结果都支持无烟政策的进一步强化和推广,而我国目前无烟政策效果评估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网吧场所实施无烟政策进行效果评估,不仅可为今后控烟措施的进一步调整和实施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公共场所的控烟效果评价提供借鉴。研究目标评价《条例》在网吧场所的实施效果。描述无烟政策在该类场所的执行情况,并探讨无烟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具体控烟措施的调整和实施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的研究设计,在上海市分层抽样30家网吧,并纳为研究现场。于《条例》实施前3月,实施后2月、5月、15月进行4次现场调查。研究方案包括现场观察,环境烟草烟雾浓度测量,网吧员工、顾客的问卷调查。同时,通过定性访谈深入探讨网吧实施无烟政策的影响因素和改进建议。研究内容1、《条例》实施前网吧场所被动吸烟现况。于《条例》实施前,通过现场观察了解网吧概况及吸烟情况;通过PM2.5监测描述网吧环境烟草烟雾浓度水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网吧员工被动吸烟水平,及网吧顾客吸烟情况。2、《条例》实施前后网吧控烟措施及环境烟草烟雾浓度变化。于《条例》实施前后,通过现场观察,描述网吧控烟标识张贴、烟草出售、员工劝阻等控烟措施变化;通过网吧室内外环境PM2.5监测及吸烟现象观察,描述网吧环境烟草烟雾浓度的变化。3、《条例》实施前后网吧员工被动吸烟水平,及无烟政策相关认知与态度的变化。于《条例》实施前后,通过问卷调查评估网吧员工被动吸烟状况,被动吸烟健康危害认知及无烟政策态度的变化。4、评估《条例》实施前后网吧顾客无烟政策相关认知与态度的变化。于《条例》实施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网吧顾客于网吧场所的吸烟情况,被动吸烟健康危害认知,及无烟政策态度的变化。5、《条例》在网吧实施现况,影响因素及实施建议。于《条例》实施前后,对网吧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条例》在网吧的实施情况、遇到的障碍与挑战,以及网吧相关人员对网吧实施无烟政策的态度,从而探讨《条例》在网吧实施的影响因素与建议。研究结果1、《条例》实施前网吧室内外PM2.5浓度差值为199.61ug/m3,远高于EPAWHO的健康浓度限值(PM2.5≤65.5ug/m3)。网吧顾客吸烟人次均值为4.3。网吧员工被动吸烟率达63.9%,自报每日工作场所被动时间达6.08小时。网吧顾客中现在吸烟者占41.5%,其中表示“经常”或“有时”在网吧吸烟的有84.0%。2、网吧室内外环境PM2.5浓度差值,《条例》实施前3月为199.61ug/m3,实施后2月为78.91ug/m3,实施后5月为147.87ug/m3,实施后15月为109.51ug/m3,4次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心城区、郊区水平4次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城乡结合区水平4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网吧员工被动吸烟率,《条例》实施前3月为63.9%,实施后5月为36.1%,实施后15月为5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吧员工被动吸烟者自报工作场所每日被动吸烟小时数,实施前3月为6.08(±3.92),实施后5月为4.23(±4.44),实施后15月为6.03(±4.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吧员工表示支持网吧完全禁烟的比例,实施前3月为49.5%,实施后5月为75.2%,实施后15月为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吧员工表示会劝阻顾客吸烟的比例,实施前3月为24.9%,实施后5月为79.1%,实施后15月为7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网吧顾客主体人群中现在吸烟者表示最近一个月上网时吸烟的频率为“经常”的比例,《条例》实施前3月为49.6%,实施后5月为26.4%,实施后15月为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网吧顾客主体人群表示支持网吧禁烟的比例,实施前3月为44.2%,实施后5月为67.1%,实施后15月为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条例》实施前3月,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网吧吸烟情况为严重或一般,鉴于主动与被动吸烟的健康危害认知,普遍支持网吧禁烟,但也有相当部分的受访者表示对网吧实施无烟政策的可行性表示怀疑,并且顾虑会对网吧经营造成影响。实施后15月,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网吧实施无烟政策有效可行,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网吧环境及员工相关健康症状,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继续支持网吧实施无烟政策。受访者表示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主要为顾客配合程度低,劝阻过程容易起争执与冲突,网游顾客烟草依赖性更强等,提出的建议主要为加大针对吸烟者个人的处罚措施,执法部门增强执法力度,加大社会宣传等。结论1、网吧场所为被动吸烟“重灾区”。《条例》在网吧场所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网吧环境烟草烟雾浓度水平,虽然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上海市中心城区、郊区网吧较城乡结合区网吧,禁烟效果更为明显。《条例》的实施,使得网吧员工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状况有所改善。《条例》实施后,网吧员工及顾客相关无烟政策认知与态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条例》在网吧场所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动吸烟问题,但程度有限。2、网吧相关人员于《条例》实施前后,对网吧实施无烟政策都表示出较高的支持程度。随着《条例》的实施,网吧相关人员对网吧实施无烟政策的接受和认可态度有所改观。无烟政策在网吧场所的有效实施主要受到来自网吧、相关执法单位及网吧顾客三方面的影响。网吧需增强自身责任感,增强相应控烟举措与力度,执法部门也需增强执法力度,社会媒体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方能逐步推动网吧无烟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