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户金融需求状况与供给机制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ng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程度是衡量农村金融市场是否活跃、农村金融体制是否完备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从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两个角度都说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现象,金融抑制已经阻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农村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农户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协调发展理论、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理论支持,并以田野调查法、典型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计量模型分析、比较研究法对数据资料进行采集和整理,对广东农户金融需求状况和供给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到珠三角发达地区农村和粤东、粤西、粤北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实地进行典型调查,利用所获取的资料对农户、农村民间借贷、农村金融机构发生的典型案例作案例分析,以找出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然后对影响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的各种因素建立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广东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的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七章。第一部分是导论。第二部分是有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广东农户人口、经济和地理特征。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对广东农户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进行了分析,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以外欠发达地区农户金融需求状况及不同类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行为特征。第五部分从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两方面对影响广东农户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对如何完善广东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提出了政策建议。第七部分是结论与讨论。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 (1)农户的金融需求包括:农户为满足其进行农业生产经营、非农业生产经营及生活消费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农户为防范风险而产生的保险需求;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农户金融供给主体包括: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邮政储蓄机构及非正规金融渠道。 (2)广东农户从事第一产业的女劳动力占比高于男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维持在25%左右;广东农户分为市场型农户、维持型农户和贫困型农户三类;广东农户大部分集中在山区和东西两翼沿海地区,乡村从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是东翼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居首位而且农户年龄相对其它地区年轻,教育水平也略高一点。 (3)广东农户信贷需求呈现长期增长的态势;农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更加多样化和多层次化;农户对信贷的需求要求具有较低水平的交易成本。 (4)广东农户金融供给主体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中国农业银行基本上退出了农村金融市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的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农村信用社没有完全履行合作制原则并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据垄断地位;非正规金融主体行为有待规范。 (5)广东农户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金融需求与供给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农户金融需求种类单一;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供给主体单一;非正规金融市场在广东农村异常活跃。 (6)对影响广东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户最终消费分别每增加1亿元,农户贷款就分别增加1.822亿元、2.805亿元、0.253亿元;农户贷款与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农户贷款与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户最终消费、农户人均纯收入和农户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7)从理论分析来看,影响广东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的因素有: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不相适应。 (8)完善广东农户金融需求与供给的政策建议如下:首先要调整政府的政策取向,以适应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要发展农村经济,改善金融环境;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提升金融交易水平。
其他文献
概述了蛙类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稻蛙绿色生态种养体系中养殖蛙类的常见疾病及发生特点、流行因素、疾病症状及危害情况,介绍了稻蛙复合生态种养田养殖蛙类的常见疾病的诊断方
养驼业是我国西北和华北荒漠、半荒漠地区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驼业的稳定发展是关系到我国荒漠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基础是荒漠和草原化荒漠的合理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本文以畜牧业经济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考察了阿拉善盟畜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养驼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以及有利条件,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养驼业的发展方向、优化布局、规模化生产、
期刊
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的产业特点和农产品的产品特点;二是农村的地域环境和制度环境,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农业发展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三是农民自身的
随着农村劳动力就业途径的多元化,如何提高农地资源利用与配置效率,是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现阶段,在全国各地兴起的多种形式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实践,对于优化农地资源
为提高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抓好小麦秋播拌种和作物抗性品种布局,有效控制病虫危害,9月23-25日,全国农技中心联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在山东省日照市举办
期刊
文章试图着重通过对美国作曲家巴顿·迈克伦(Barton·Mclean)的电子音乐作品《小夜曲》的分析,以音响的距离感为切入点,来寻找音响距离感在该作品中的运用与发展脉络,以利于
10月20-21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江苏昆山组织召开全国植物检疫培训交流会.会议培训了马铃薯金线虫、玉米褪绿斑驳病毒、梨火疫病菌、亚洲梨火疫病菌、番茄褐色皱果病毒等有害生
期刊
本论文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切入点,结合现代经济学的多种理论和方法,以广东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