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治理论是为了弥补治理失效提出的,强调政府、社会、公众协同治理,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共管共治,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是主体多元化的“善者”治理、是实现公共益最大化的“善意”治理、是欲达社会最佳状态的“善态”治理,与其他治理理论有着“天生”的优越性。随着人们民主化意识的提高、权利责任感的增强,网络成为公众获取、传播信息、直抒观点的主要渠道,人们通过网络发表言论表达对基本权益的维护和对公平正义的诉求。当这些诉求得不到回应,网络舆论在网络开放性、隐蔽性、广泛性的作用下,极易酿成网络舆论危机,损害政府形象、威胁社会安定。对网络舆论危机的防范与应对至关重要。然而,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殊性以及网络舆论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舆论危机是无法用传统治理模式来解决的。善治理论的兴起无疑给我国网络舆论危机的治理带来新的契机,它主张建立新的合作调节机制,合作是善治的精髓;主张建立民主制度,保障企业、公民个人、第三部门组织同政府一道成为治理的主体,并要求政府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转变;主张政府治理应公开透明化,在制定政策时重点考虑公众意见,向社会公众负责。以往自上而下的权威管理,管理者管的越严越反弹,约束的越多越激化,很显然,公众需要的不再只是被管理,他们需要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定所等合理诉求的表达和落实,需要主动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和国家或政府实现合作治理,共同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化分配,最大限度实现合作模式下各方利益诉求。善治理论主张合作的方式为公众参与带来契机,是各方利益诉求得到满足方式的有意借鉴,在一定程度上,从源头抑制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形成。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政府、公民、社会三者合作共同追求公共利益的善治模式将是现阶段中国网络舆论危机治理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