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综述了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研究进展,探讨了Schiff碱反应机理及合成方法,并对吡唑、三唑等重要的Schiff碱合成前体作了介绍。合成了几种新型的带有不同取代基的含芳氧基和芳杂环的酰肼,并与水杨醛缩合得目标物Schiff碱,与铜离子分别形成了一种一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和一种,以及一种有用的Schiff碱合成前体均三唑衍生物,培养出了四个未见诸文献报道的单晶,用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进行了元素分析、IR、TG/DTG分析,研究了电化学性质。
邻硝基苯氧乙酰肼缩水杨醛,C15H13N3O5,单晶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为a=7.3692A,b=7.5657A,c=26.0983A,α=β=γ=90°,V=1455.06A3,Z=4,分子在共轭作用的影响下基本上是一个平面,分子由分子间相互作用连接成沿a轴的长链。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与DNA有稳定的结合比,可能是一种潜在的DNA杂交指示剂。
对甲基苯氧乙酰肼缩水杨醛合铜配位聚合物,[Cu(C16H14N2O3)·H2O]n单晶为四方晶系,P-4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b=19.866(3)A,c=9.097(2)A,V=3590(1)A3,Z=8,Cu(Ⅱ)呈平面四边形结构,配体作为一种μ4-桥将Cu原子连接成沿着c轴的长链,C-H…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晶体结构更加稳定。TG/DTG分析显示化合物的热分解有两次跃迁,在197.0℃时挥发失去结晶水,在288.1℃挥发失去两个配体。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与DNA发生了嵌插作用,形成了一种非电活性复合物。
1-叔丁基-5-甲基-1H-吡唑-4-酰肼缩水杨醛合铜配合物,[Cu(C16H19N4O2)·NO3]2,单晶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6.723(4)A,b=8.870(5)A,c=15.739(9)A,α=100.858(9)°,β=100.942(10)°,γ=95.576(9)°,V=896.4(9)A3,Z=2,Cu(Ⅱ)原子呈扭曲的八面体型结构,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连接成沿b轴的无限长链,并通过其他分子间作用力形成二维网络结构。TG/DTG分析显示化合物的热分解有两次跃迂,分别在249.7℃和303.6℃挥发失去两个配体。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其与DNA形成了非电活性复合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3-苯氧甲基-4-氨基-1,2,4-均三唑-5-硫酮,C9H10N4OS,单晶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为a=11.251(2)A,b=6.0066(12)A,c=15.148(3)A,β=100.69(3)°,V=1006.0(3)A3,Z=4,整个分子近乎于在一个平面上,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而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