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智力能够反映个体感知、调控和利用情绪的能力,也是评价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11-16岁年龄段的初中生更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阻碍了个体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提高初中生情绪智力水平成为改善他们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外已有研究中,学者们曾多次验证体育运动对学生情绪智力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进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共同话题。近年来,我国“校园足球”项目备受瞩目,相关研究持续升温,然而将“校园足球”与“情绪智力”相结合的文章相对匮乏。在此情形下,本研究将“校园足球”引入到初中生情绪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希望为运动项目促进初中生情绪智力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为校园足球训练促进足球运动员情绪智力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学校及家庭教育改善学生健康行为提供新的手段、为教练团队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注入新的方案。研究主要使用文献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校园足球训练对初中生情绪智力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对河南省开封市金明中学的普通初中生,以及开封市“满天星”训练营初中男子甲组、男子乙组、女子甲组和女子乙组4个营区的足球运动员展开调查。利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初中足球运动员的情绪感知(P=0.021)、自我情绪调控(P=0.022)、他人情绪调控(P=0.001)和整体情绪智力水平(P=0.003)显著高于普通初中生。在各个年级层、年龄层、性别层和独生子女层的对比中,初中足球运动员的情绪智力水平都要明显高于普通初中生。(2)在初中足球运动员和普通初中生群体中:首先,女生的整体情绪智力及各维度水平高于男生。不同性别普通初中生在他人情绪调控(P=0.027)和情绪利用(P=0.016)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初中足球运动员在他人情绪调控(P=0.031)和整体情绪智力(P=0.043)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次,独生子女的整体情绪智力及各维度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但是差异性不显著。家庭子女数和学生在子女中的排名可能会影响个体情绪智力的发展;最后,年龄和年级与情绪智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3)参与不同级别代表队的初中足球运动员的情绪智力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情绪感知维度P=0.03、自我情绪调控维度P=0.011、他人情绪调控维度P=0.007、情绪利用维度P=0.229、整体情绪智力水平P=0.005,参与代表队的级别越高情绪智力水平越高;初中足球运动员的整体情绪智力及各维度水平与训练年限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情绪智力水平=99.688+0.614*足球训练年限;初中足球运动员的情绪智力水平与每周训练频次和每天训练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4)参与不同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普通初中生的整体情绪智力及4个维度的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参与足球和篮球运动的学生的情绪智力总分均值在各项运动中最高;初中足球运动员和普通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在不同体育活动等级变量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针对研究结果总结归纳出主要结论如下:(1)足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是初中足球运动员情绪智力水平高于普通初中生的主要原因,初中生进行校园足球训练将有利于情绪智力的发展。(2)在初中足球运动员和普通初中生群体中。男女生的性格差异是女生情绪智力及各维度水平高于男生的主要原因;独生子女有着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条件,他们在情绪智力的发展上比非独生子女更具有优势;校园足球训练可能是学生学业压力与情绪智力水平的调节变量。(3)为初中足球运动员安排适度的训练容量是运动员情绪智力培养的重要内容。(4)情绪智力的发展表现于人际交流活动中,参与团体类运动项目更有利于初中生情绪智力水平的提高;初中生进行适中的体育活动有利于情绪智力的发展,体育活动水平可能是运动项目和情绪智力水平的调节变量。针对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本文在学校层提出“开设情绪智力教育课程,发展学生情绪智力”,在教练层提出“提高教练员情绪认知,加强运动员情感引导”,在家庭层提出“组织家长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对足球的认同感”,在训练层提出“科学把控训练密度,调整创新训练内容”4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