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条件下黄土坡地养分迁移机理及模拟模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坡地土壤水分、养分迁移机制与预测模型研究是土壤质量退化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土壤侵蚀、坡地水文、旱地农业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点。选择水蚀严重的黄土区,开展黄土坡地土壤养分迁移机理及模拟模型研究,有效预测与控制土壤养分流失,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坡地水分养分的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室内土槽与野外坡地小区模拟降雨相结合的试验方法,选择以非吸附性硝态氮或溴、吸附性磷以及钾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讨了影响坡地土壤水分和养分迁移机理的多种因素,从坡面尺度揭示了降雨条件下土壤养分向径流释放、迁移的内在机制,阐明了土壤养分流失对各种影响因子的响应特征,并提出了水蚀条件下土壤养分随径流迁移模型,旨在为黄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及养分流失治理和非点源污染的管理、评价与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土壤质地、降雨雨强和坡度等因子对坡地溶质迁移影响显著。塿土的径流磷和钾浓度曲线均呈幂函数衰减过程。由于砂黄土容易发生细沟侵蚀,加剧养分流失,其径流磷浓度曲线呈抛物线变化。降雨强度与土壤侵蚀量和养分流失量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径流溶质浓度随着坡度增加而增高,土壤侵蚀对径流溶质浓度的贡献增大。 2.土壤容重和前期土壤含水量对坡地土壤水分和养分迁移的影响研究表明,径流溶质浓度对容重变化敏感程度分别是:NO3--N>PO43--P>K+。田间压实处理降低了土壤侵蚀,减少了泥沙携带养分流失,也降低非吸附性养分淋失,但增大了养分随径流流失量;翻耕加剧了土壤侵蚀,增加了非吸附性养分淋失的潜在危险。径流溶质平均浓度与前期含水量均呈近似抛物线关系。利用二次多项式分别拟合塿土和砂黄土坡地物质流失量与前期含水量的关系,并求出坡地物质流失量最少的前期含水量值:塿土为10.21~11.37%,砂黄土为8.97~13.39%之间。3.室内模拟试验条件下,坡地不同透水状况对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初始条件一致下,不透水坡地的初始产流时间比半透水和完全透水坡地提前5-7min,其土壤侵蚀总量比其它两者土壤侵蚀量之和还多;二次降雨条件下,不透水坡地土壤侵蚀剧烈,土壤侵蚀量是其他两种状况之和的5倍之多;二次降雨的径流养分浓度存在显著差异:不透水坡地径流PO43--P 和K+浓度比其它坡地的高1-2倍。因此,
其他文献
对某电厂350 MW汽轮机在调试期间出现的4瓦X向、6瓦X向、高负荷后2瓦X、Y向振动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对其处理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对冲转参数、轴封蒸汽温度对汽轮机冲转
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的慢性疾患。以水肿、血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随着病情发展,可有
水土流失及其引起的江河堵塞、洪水泛滥、养分流失、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为全球所关注,而且是关系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目
本文主要针对《行政处罚法》的若干条款在立法技术上的得失作一法理学上的分析,并就该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有关一些疑难情况的规则1.集体名词作主语,如果被当作一个整体,后面的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动词就有-s的变化。如果被看作是多于一个个体,后面动词用复数形式,动词就没有
仫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共同确认和信守的族规民约,在国家治理力量不能有效延伸至民族地区的条件下,在当地的社会治理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为此,本文
分析了地脚螺栓安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制模具和支架的安装方法,从准备、安装、混凝土浇筑、移交和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研究,成功地解决了施工中存在的难题。
羊脑包虫病(即多头蚴)是多头绦虫的蚴虫寄生于绵羊、山羊、黄牛、牦牛等有蹄动物的脑或脊髓中的一种寄生虫病,该寄生虫病不但会给养羊户带来经济损失,同时还存在感染家人及周
产品成本计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论文从产品BOM概念与层次出发,分析了构成产品成本的各个主要要素,并结合具体实例,利用基于BOM的标准成本计算模型对产品进行成本计算。该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