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社会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历经数千年融合的体现。如今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与经济飞速发展阶段,农村聚落生产生活方式日新月异。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对传统村落特色传承不断提出新要求。在农村聚落剧烈变动时期,传统村落作为农村聚落的特色群体亟待熟识自身以便在挑战中继承、发扬其特色与价值。本文对安徽传统村落选址、形态、规模与民居进行地理研究,以掌握安徽省传统村落的特色与规律。本文选取安徽省111个国家级别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村落谷歌卫星图像以及“全国传统村落管理信息系统”内村落相关资料,采用文献分析法、地图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法以及田野调查方法,从选址、形态、规模以及民居四个方面对安徽省传统村落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在地域分布上,安徽传统村落呈现南多北少不均匀现象,多集中于皖南与皖西南山地丘陵区。在时间分布上,安徽传统村落多始建于元代以前。(2)安徽省传统村落盛行“择地而居”,“择地”时主要遵循安全原则、风水、景观优美原则、交通便利原则。(3)根据村落的基本组织——住宅布局的几何形状,安徽省传统村落的形态分为块状、带状、阶梯状以及象形四类,每种类型例出数个典型村落形态分布图作为实证。(4)安徽省传统村落人地规模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传统村落多是人口数处于500-1999区段的中型村落,传统村落占地面积一般低于500亩,用地规模皆较小。(5)依据地域以及建筑风格,安徽省传统村落民居可分为江淮民居与皖南民居两大类,江淮民居包括江淮院落民居、皖西民居以及皖西南民居,皖南民居包括徽派民居和土楼、石屋、吊栋阁等特色类型。总结归纳出每类民居的风格与特征,并列举具体村落作为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