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APO-34催化剂的可控合成及其结构稳定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o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3 SCR)是目前机动车尾气脱硝(NOx)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核心是高性能SCR催化剂的开发。铜基菱沸石型小孔分子筛(Cu/SAPO-34和Cu/SSZ-13)自2009年进入科学家的视野,因其高活性、宽温度窗口和高N2选择性,迅速替代传统的中孔分子筛而被大量研究,并作为新一代柴油车脱硝催化剂成功实现商业化应用。与Cu/SSZ-13相比,Cu/SAPO-34因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当Cu/SAPO-34催化剂长时间暴露于低温/高温水热环境中时,骨架中的Si-O-Al键会水解,引起催化剂的结构坍塌、活性位减少,最终丧失活性。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提高Cu/SAPO-34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是急需攻克的技术难题。本文基于Cu/SAPO-34催化剂水热老化失活机理,以Si元素在Cu/SAPO-34晶体中的浓度分布为研究主线,探索定向控制Cu/SAPO-34晶粒尺寸和Cu/SAPO-34表面Si元素浓度的合成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Cu/SAPO-34催化剂结构稳定性的改善机制。本研究通过“晶种法”调控Cu/SAPO-34的晶粒尺寸,合成了一系列粒径分布为1-13μm的Cu/SAPO-34催化剂;还使用“二次晶化法”调控Cu/SAPO-34催化剂表层的Si含量,合成了壳层Si含量不同的核壳结构Cu/SAPO-34催化剂。考察了Cu/SAPO-34催化剂的晶粒尺寸对其低温水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当Cu/SAPO-34催化剂的晶粒尺寸减小时,其低温水热稳定性显著提高。这是因为当Cu/SAPO-34晶粒的尺寸增大时,其表面的Si(Si-O-Al键)含量也随之增加,造成大粒径Cu/SAPO-34更容易受到H2O的进攻而水解。此外,本研究还从结晶动力学的角度讨论了Cu/SAPO-34的晶粒尺寸与晶粒中Si浓度分布的内在关联。考察了Cu/SAPO-34催化剂的晶粒尺寸对其高温水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Cu/SAPO-34催化剂的高温水热稳定性也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提高。并以此为基础对Cu/SAPO-34催化剂的高温失活机理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对核壳Cu/SAPO-34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通过“二次晶化法”在普通的Cu/SAPO-34晶粒外包覆一层低Si浓度的Cu/SAPO-34,形成一层保护层,能够缓解H2O分子对催化剂表面Si-O-Al键的进攻。经过表面修饰的Cu/SAPO-34催化剂在保持较高NH3 SCR活性的同时,结构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
其他文献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及优异的导电导热等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交通运输等领域。以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N)为代表的碳纳米相(Carbon Nanophases,CNP)因具备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大力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目前,热力循环如有机朗肯循环、蒸气压缩循环已成为转化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技术手段。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温
以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木质纤维素乙醇能量密度适中、便于存储和运输、易于生产且容易和石化燃料混合,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纤维素乙醇生产流程工艺虽然已
本论文以氨基酸和短肽类衍生物为研究对象,合成了新型的自组装分子:二茂铁-氨基酸/短肽、卟啉-氨基酸,并设计了自组装和共组装体系。通过从自然界获取灵感,开发了光引发的聚
近年来,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电、光、吸附/分离、磁性和催化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本论文选用分子量较小的有机配体氰基乙酸、卡龙酸酐(DO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作为有机集成电路中最重要的基本单元之一,在柔性显示、集成电路以及传感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半导体作为有机场效应晶体管中最核心的部分,其
植物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PSMFC)是近年来新兴的降解沉积物污染物同时获得电能的绿色修复技术。针对PSMFC阳极传质缓慢和降解有机物效率偏低的问题:优化了植物和阳极位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在过程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内部多相流动结构的复杂性制约着该类反应器的科学设计放大、优化操作以及有效控制,有必要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
在国家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生态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规划实践中,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产生了概念泛化、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生态旅游目的地,大多数位于我国
锂硫(硒)电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下一代储能器件。但可溶性中间产物穿梭效应及活性组分缓慢的氧化还原动力学导致电池容量低,循环寿命短,严重限制了锂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