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臭氧氧化法的含难降解水溶性高分子污染物废水的处理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属于世界上严重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而水体的大量污染使得水资源短缺状况愈发突出。废水中很大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尤其是水溶性高分子污染物,产量多、危害大,将其直接排放自然水体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需要对该类水溶性高分子污染物进行预处理。黄腐酸(FA)及聚乙烯醇(PVA)属于水溶性难降解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其中FA作为一种芳香族醌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水体及垃圾渗滤液中,而PVA属于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医疗和生活等多领域广泛存在。由于这两种污染物的广泛存在性及对环境的危害性,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高级氧化法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水的一类新技术,其中的臭氧氧化法因具有氧化性强、反应迅速且能氧化水中大部分难降解有机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而超声及催化剂的加入也极大地提高了臭氧类氧化法的氧化效率。论文首先以FA为主要代表性目标污染物,采用单独臭氧(O3)、臭氧-超声(O3/US)及臭氧-超声-催化剂联用方法(O3/US/Fe3+)对其进行降解,以FA和COD的去除率为主要指标,就影响因子、协同效应、降解机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将联用处理方法应用于PVA的预处理,为氧化体系的广泛应用性提供理论依据。在O3、O3/US及O3/US/Fe3+三类降解体系中,FA降解率普遍较高,这说明臭氧类高级氧化体系可高效地降解FA大分子物质。在单独O3体系中,通过对FA的COD去除率的考察可知:增加臭氧通入速率、提高pH值及增加反应时间均能使COD去除率上升。在O3/US体系中:20 kHz,中性pH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较高。在臭氧-超声-催化剂体系中:催化剂对反应的强化顺序为Fe3+>Fe2+>Mn2+>Cu2+,故后续采取Fe3+作为联用处理方法的催化剂;pH对O3/US/Fe3+联用工艺的影响较大,在pH=5时催化效果最佳,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及FA初始质量浓度的降低,COD去除率有所升高;通过配制低(20 mg/L)、中(100 mg/L)、高(200 mg/L)浓度FA废水进行正交试验,在实验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分别为100%、89.2%、69.2%,其中催化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最大。依次采用O3、O3/US、O3/Fe3+、US/Fe3+、O3/US/Fe3+五种方法降解FA废水,对FA的去除率依次为99.5%、99.6%、99.6%、30.5%、99.9%,对TOC的去除率依次为15.3%、41.2%、38.1%、6.7%、63.5%,对COD的去除率依次为43.5%、61.8%、70.2%、18.1%、89.2%,O3/US/Fe3+相比单独O3氧化法对TOC与COD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48.2%、45.8%,去除率较高程度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臭氧、超声及催化剂的协同作用提高羟基自由基产率,另一方面铁离子的絮凝沉淀作用对有机物的去除起到促进作用。利用O3/US/Fe3+对PVA进行降解实验并探究其影响因素,联用处理方法同样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强化了PVA的处理效果。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O3/US/Fe3+相比于单独O3氧化方法对TOC及COD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5.2%、47.9%。因此,本研究所构建的O3/US/Fe3+联用体系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含水溶性高分子难降解的废水的处理方法。
其他文献
走进西畴县兴街镇江龙村,一条环绕村庄、宽阔平坦的进村入户水泥路,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幢幢楼房,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橘子林,让大家看到了小康村、生态村、文明富裕村的崭新风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吉林省西部10个县市第四系潜水水样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得到10个县(市)潜水水质的相对优劣情况,并将水质变化情况与各地盐碱地面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重金属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尤为严重。我国砷和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砷和锑的采选冶工业发达,相关产品使用广泛,但
多环芳烃(PAHs)具有较大的固水分配系数且生物可利用性偏低,容易对土壤造成大面积污染,使人类活动及生态健康遭受不良影响可能性增大。土壤PAHs污染已成为主要生态问题,PAHs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面临危机与挑战。从机构载体、培养层次、学科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四个部分比较中美研究型大学教育学科的建设情况。基于我
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产生大量含有机物(酚类、农药等)的废水,对全球淡水系统的污染极其严重。β-环糊精因其具有外部亲水而内腔疏水的特性,能够与有机分子形成包合物,从而常
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材的权威性。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为应付高考,教师多将目标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上;教学内容上忽视学生主体的需求和特点,没有从学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