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翻译理论研究出现了新方向,即翻译伦理。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如何在这个大潮流中保持民族文化独特性,并为其他民族所接受,进而与各民族文化和谐交融,是当前乃至今后翻译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在后现代背景下讨论翻译伦理道德问题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国内外学者开始呼吁翻译要“回归伦理”。在“回归伦理”进程中,大批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各自的翻译伦理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芬兰学者切斯特曼的“五种伦理模式”: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基于规范伦理及承诺伦理。此五种模式互为异己,每种伦理模式都有各自不同的应用范围。再现伦理的原则就是真实地、艺术地再现原文和原作者,译文就好比是原文的一面镜子。中华典籍是中华传统艺术的瑰宝,浓缩了中华文化之精华。每一部典籍中的语词都承载着独特的中华文化精髓。因此,中华典籍在外译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再现原文中的中华文化,保持独特性和异域性。庄子是淡泊名利的学者,亦是思想深邃的哲人,其思想体系概括起来包括“以道为本”、“万物齐一”、“自然无为”、“逍遥而游”。《庄子》中国道家哲学经典,论述了中国古代朴素哲学思想,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文化魅力非凡。将其译出,能够帮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古代的朴素哲学思想。到目前为止,众多国内外学者对《庄子》进行全译或摘译,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本文选取《庄子》英文译本,用再现伦理理论分析研究了《庄子》两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再现问题。首先,本文指出了再现伦理的定义和适用的文本分析范围,及其对于中华典籍研究的可应用性。其次,介绍了切丝特曼的四种伦理价值取向。第三,提出了再现伦理的两项基本原则,指出再现理论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应使用异化策略。最后,文章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三个方面对文化所选取的典型文化负载词进行深入地再现探讨,主要从真实再现和艺术再现两大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文章得出了以下结论:1、再现伦理理论可以用来并且应当用以研究中华典籍翻译问题;2、在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策略方面,通过力证,异化策略更加适合中华典籍译出研究;3、再现伦理理论还可用于其它领域的文本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