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2013-2019年) ——以《泰国日报》《每日新闻》和《Khaosod》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的崛起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所带来的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其政治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显而易见,在不同外媒眼里的中国形象也势必呈现出多元变化的趋势。目前关于“中国国家形象”的研究视角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他塑”,即国外媒体塑造传播的中国形象;另一种是“自塑”,即中国自己所塑造与传播的国家形象。学术界对“自塑”以及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他塑”之“中国国家形象”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相对而言,公众对于亚洲各国,特别是重要邻国(例如泰国)所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还普遍知之甚少。与西方和中国长期以来由于政治理念差异所形成的意识形态上的对峙关系不同,中泰两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享有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泰国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西方媒体是否会有所不同?本文作者借助母语为泰语的优势,选取了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2013-2019),三家泰国主流媒体,即《泰国日报》、《每日新闻》和《Khaosod》,对中国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梳理了泰国主流媒体如何通过新闻选择和新闻建构框架,来塑造中国国家形象;通过比较分析,阐释了泰国主流媒体据此而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原因;最后借助问卷调查,了解了泰国当地受众对主流媒体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的认同程度。总的来说,本文采取问卷调查作为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三家泰国主流报纸对中国的报道,研究泰国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泰国当地民众对主流媒体塑造的中国形象。研究结果发现,《泰国日报》报道最多的是关于“中泰一带一路合作”这一正面的政治主题。《每日新闻》报道量的最高的是关于中外关系的正面新闻和中国与各国良好的外交关系和政府合作。《Khaosod》报道最多的是关注社会主题的中国国内的一般新闻。对于三家报纸的态度趋向来说,大都是正面报道,《泰国日报》的正面报道占比64%、中立占25%、负面占11%;《每日新闻》的正面报道占比52%、负面32%以及中立16%;《Khaosod》的正面报道占比46%、中立30%和负面占24%。根据以上三家泰国流行报纸报道的内容,从报道倾向来看,发现中国形象与泰国媒体所塑造的接近。从报道数量来看,《每日新闻》拥有最高的报道数量,《泰国日报》报道数量排名第二,《Khaosod》是报道数量最低。三家泰国流行报纸都有大幅报道政治主题。《泰国日报》对中国形象报道较正面,《每日新闻》和《Khaosod》的报道比较中立。
其他文献
议题式教学方式是新课改过程中涌现的新型教学方式,将其应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可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实施原则,并结合人教版思政教材展开议题式教学实施策略探析,旨在引入议题式教学模式,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增添新活力,实现思政课程的创新转型。
网络口碑离散反映了已有评论者有关产品态度褒贬不一的程度,这种不确定性风险的传达将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已有网络口碑离散归因选择模型结论,结合双系统理论补充了分析式系统对有关口碑离散积极归因选择的促进作用,运用元认知理论检验了我国现行主流网络平台典型的三种口碑分布呈现方式对有关口碑离散积极归因选择的调节作用。本文通过2个眼动实验,共计329名被试的实证分析发现:(1)分析式系统的激
观察能力是衡量一个综合型人才的主要指标,教师要明确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自主探索本门课程的内涵。相较于理论课程而言,实验课程在观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将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措施,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针对风电机组故障样本数据少、风电场故障记录不准确的问题,将风电机组齿轮箱故障预警方法与风电机组设计机理以及运维经验相结合,使用无故障运行数据构建齿轮箱油温异常模型,依据实际运行数据与预测数据的偏差,按照指定的预警策略给出预警。该方法采用Docker技术实现了生产环境的跨平台、轻量化部署,现场验证准确率高,能够大大提高风电机组的运维效率,间接提升发电量。
宫颈癌是我国发生率最高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宫颈癌的主要和有效措施,但宫颈癌手术是妇科手术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以泌尿系统并发症为多。虽有一些文献报道过宫颈手术的术后并发症,但缺乏较详尽的泌尿系统并发症分析。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会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校和教师应当从小学阶段就开始重视科学教学,而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科学实验教学。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动手能力,能够从小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和喜爱之情。因此,在小学阶段,科学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应该如何实施来进行探究和分析,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科学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学实践,从改进实验设计、自制实验器材、优化实验过程、适时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四个方面阐述,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效性的具体举措。
小学科学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去体验探究型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其获得科学知识,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使得其能够对科学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在学习中体验到科学的魅力和乐趣,为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该领域的教学创新。本文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原则、现
科学技术的诞生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开展实验活动和教学计划的主阵地,也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的目标。科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关注的教学任务之一。
从风电机组状态评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齿轮箱油温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互信息技术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选取最优的神经网络输入向量;其次,分别建立了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的单一预测模型;最后,选取两种单一模型的最优组合权值,建立了齿轮箱油温的组合预测模型。根据实际采集的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为防止数据过拟合现象,随机选取机组1和机组2的数据对模型分别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