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尔《河湾》的叙述文体学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kaJov2Qc88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迪雅达·苏拉吉普拉萨德·奈保尔是20世纪最杰出的英语小说家之一,他在2001年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常常被人们称作加勒比海文学之父,而且是典型的后殖民作家。由于其本身的多重文化背景使得奈保尔的作品充满着矛盾,奈保尔对后殖民国家表现出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态。因此他的作品很多都反映了殖民地争取独立或独立后暴露的种种社会问题。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作者个人的见解,重点从叙述文体学的研究视角分析小说的叙述和语言艺术效果。通过探讨巧妙的创作技巧和相关的主题思想来区分叙述文体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在叙述层面,本论文主要采用了对人物视角的分析来展开讨论,如通过对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和第三人称内视角的分别叙述来分析整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奈保尔主要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使读者与叙述者之间减少了时间空间的差距,具有真实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亲生经历”的感觉;奈保尔还采用了第三人称内视角来渲染人物形象。从第三人称视角来叙述,是以某个观察者的角度来客观地描述事件,具有客观性,使事件生动具体。正是因为奈保尔主要采用了这两种叙述方式,他的观点,思想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小说的主题不谋而合。其次,在语言层面,本论文通过话语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来展开讨论。其中奈保尔主要采用的话语表达方式分别为自由间接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来表述人物的话语和思想,使叙述者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吸引了读者的全部注意力。在修辞方法上,本论文主要使用了象征,反讽和暗喻的手段来探讨了小说的语言。奈保尔是使用修辞手段的高手,从小说题目到具体的内容都充斥了各种修辞手段,使小说的语言充满了讽刺和徘徊不定的韵味,与小说的主题思想融合在一起。本论文认为,正是由于作者在叙述层面和语言层面的各个技巧的应用,使得小说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总之,本论文试着从叙述文体学的叙事技巧和语言特征两个方面对小说的主题进行分析,深化了奈保尔《河湾》关于后殖民国家黑暗落后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缺少归属感的主题思想。简言之,通过对奈保尔《河湾》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位20世纪杰出的后殖民作家的创作精神以及其作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意义。
其他文献
曼氏裂头蚴病是曼氏裂头蚴寄生于人眼部、皮下组织或脑、肾、肺等脏器所致的疾病.其中脑裂头蚴病最为严重,临床表现酷似脑部肿瘤.由于虫体的压迫作用及虫体代谢产物、分泌的毒素对脑的损害作用,患者会出现阵发性头痛,视力模糊、间歇性口角抽搐、肢体麻木,重者可有喷射状呕吐、抽搐、昏迷,还可出现偏瘫[1],约占患者总数的2.3%,极易误诊.我科于2010年11月22日收治1例病灶靠近颅脑深部胼胝体的患者,经过积极
目的 探讨不良事件案例回顾分析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作用.方法 将7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不良事件案例回顾分析教学方法进行带教,通过测试理论、过程评价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效果对比.结果 2组学生的理论测试和综合能力测试得分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不良事件案例回顾分析教学方法对实习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使实习工作效果更为明显,值得在临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