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态度意义的语用分析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3cbbf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际双方的交际意图是影响交际进行的关键因素,而本文认为交际意图的推理需要以态度为外衣。态度意义的研究最先始于心理学,它主要研究行为和态度之间的关系。随后,语言学家也开始关注态度意义。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态度意义,即:语音与态度意义的关系、语法与态度意义的关系以及词汇与态度意义的关系。但是,这些研究对影响态度意义的因素,即态度资源,缺乏清晰、系统的分类。为了弥补这一缺陷,Martin&White (2005)提出了评价理论并对态度词进行分类,主要研究词汇,尤其是态度词汇,是如何表达言者态度的。因此,近年来关于态度资源的研究多集中于词汇领域。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尝试对态度意义的语义特征、语法特征以及形式特征进行总结,从而有助于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态度意义、了解态度资源。通过分析态度意义的特征,可以使态度资源更清晰明了。进而,言者可以更清晰地表达态度,听者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言者的态度。接着,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态度意义的特征,本文试图对态度意义的生成及识解进行个案研究,包括称谓语“亲爱的”、撒娇词“讨厌”、招呼语“还活着呀”和假咒语“格老子”对言者表达态度意义的影响,以及乔伊斯·基尔默在其诗歌《树》中所表达的态度意义。个案研究分别从言者和听者的角度出发,分析言者是如何表达态度意义,听者是如何正确理解态度意义的。由明示-推理过程可知,信息意图是识解交际意图的基础,在正确理解言者交际意图时,态度意义是语用外衣,可以证实听者对言者交际意图的推测,当言者与听者对交际意图的理解达成一致时,交际则成功。在本文中,交际意图主要体现在态度意义的特征上,也可以说是态度资源上,言者利用态度资源来表达交际意图,听者通过明示的态度资源推理言者的交际意图,从而正确理解言者的态度意义。因此,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视角,结合态度意义的三大特征,对态度意义的生成及识解进行相对全面的解析,研究发现:1)不仅情感词汇可以表达态度意义,非情感词汇同样可以表达态度意义;2)态度意义不仅体现在语言层面上,也体现在非语言层面上;3)态度意义是识解言者交际意图的外衣,同时也是交际意图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在英语书面语中,短语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单位,是句子最直接的构成成分之一,但大部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都集中在短语分类以及结构方面,较少涉及短语在句中的长度以及分布情况。近
目的调查慢性病老年人用药安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用药安全性,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52名慢性病非住院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452人中,21.7%(98/452)的老年人服用≥7种的药物;慢性病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8.5%(174/452);被调查的慢性病老年人中患病率居前3位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
期刊
目的观察加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法对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将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102例患者,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加温湿化器联合密闭式吸痰法进行气道管理)49例和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联合开放式吸痰法进行气道管理)53例,对2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湿化效果、痰痂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及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住院时间进行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脑血管病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记忆减退及定向、思维、语言、视空间等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发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
长期以来,噪音和磨损一直是风扇马达业界存在的两大问题。风扇的运转是基于同性相斥的物理原理运行的,在无任何运转轨道的控制下,扇叶会因重力的影响而呈现不规则颠簸、摇晃的转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UPS分会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合作,将于2005年7月13~15日在北京举办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机房及UPS电源系统培训班。
期刊
抑癌基因p53突变是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常见的现象,中国江苏启东地区的HCC患者中p53基因的第249位密码子突变AGG→AGT/Arg→Ser(R249S)被认为是热点突变。
戴维斯标准总部在康涅狄格州的波卡塔克,是挤出和软包技术在设计、开发、分销方面的全球领导者。戴维斯标准拥有超过十种的产品线,可以为每个主要行业内的客户提供支持,满足
目的探讨以运动疗法、榜样教育和心理支持等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方法对减少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将符合纳入排出标准的4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并分别于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前1 d、移植前1 d、移植后第7、14、21天和移植后3个月,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症状评价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