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表达SPLUNC1及白藜芦醇的调节作用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yan09e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呼吸道上皮细胞短腭、肺及鼻咽上皮克隆1(SPLUNC1)在肺炎链球菌(SP)感染条件下的表达。  2.研究白藜芦醇( Res)对SP感染的呼吸道上皮细胞SPLUNC1表达的调节。  3.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Res调节SP诱导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达SPLUNC1中的作用。  方法:  培养SP菌株,制备菌悬液。BEAS-2B细胞、A549细胞接种于6cm细胞培养皿或96孔板,置于细胞培养箱,37℃、5% CO2条件下培养,至细胞70%~80%融合,加入菌悬液,建立SP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模型,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1.观察SP感染对呼吸道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根据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不同将SP感染BEAS-2B细胞、A549细胞各自分为MOI0 SP组、MOI20 SP组和MOI50 SP组(感染复数分别为0、20、50),予 SP感染0h、3 h、6 h、12 h、18 h、24 h,进行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  2.观察SP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SPLUNC1表达  MOI20 SP感染BEAS-2B细胞、A549细胞,分别于感染0h、3 h、6 h、12 h、18 h终止感染,吸取细胞培养上清液,用作ELISA法检测SPLUNC1蛋白表达;Trizol裂解细胞,提取细胞总 RNA,用于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SPLUNC1 mRNA水平。以0h组,即未感染组为对照组。  3.观察Res对SP感染的BEAS-2B细胞活性影响  SP感染前24小时加入Res预处理BEAS-2B细胞,根据Res药物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MOI20 SP组、12.5Res+SP组、25Res+SP组、50Res+SP组(Res浓度分别为0、12.5、25以及50μmol/L),于肺炎链球菌感染0h、3 h、6 h、12 h、18 h后取出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4.探讨SPLUNC1的表达及Res的调节机制  SP(MOI20)感染Res及PDTC预处理的BEAS-2B细胞,于感染后0h、3 h、6 h终止感染,吸取细胞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SPLUNC1、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以及白介素-8(interleukin-8, IL-8)蛋白水平;加入 Trizol溶液裂解BEAS-2B细胞,提取总的细胞RNA,进行qRT-PCR实验,检测细胞SPLUNC1 mRNA的表达;另一批细胞,相同的处理方式,提取总的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实验,对细胞NF-κB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实验具体分组为:对照组(DMSO)、SP组(SP)、Res组(Res)、Res+SP组(Res+SP)以及PDTC+SP组(PDTC+SP)。  结果:  1.奥普托欣实验及SP菌落形态观察  细菌培养箱孵育18h至24h,呈现灰白色、细小且圆的半透明细菌菌落,其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中心为脐窝状的塌陷,周围可见草绿色溶血环,菌株抑菌环直径>14mm,提示为SP。  2.呼吸道上皮细胞形态观察  未感染的BEAS-2B细胞、A549细胞呈多角形及梭形等不同形态;SP感染后,细胞体积缩小,逐渐稀疏,胞浆增多,核浆比例缩小,常可见空泡以及多个颗粒。  3.SP感染以时间及浓度依赖的方式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  分别用SP感染BEAS-2B细胞及A549细胞,根据感染复数(MOI)不同各自分为MOI0 SP组、MOI20 SP组和MOI50 SP组。结果显示随SP感染时间延长,MOI20 SP组和MOI50 SP组BEAS-2B、A549细胞活性降低,感染24h后由0h时的1左右降至0.53以下,差异显著(P<0.01);较SP感染0h相比,MOI50 SP组和MOI20 SP组分别于感染后12h和24h开始出现明显的细胞损伤(P<0.01),较MOI20 SP组相比,MOI50 SP组提早12个小时出现细胞损伤。  4.SP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表达SPLUNC1  SP(MOI20)感染后,BEAS-2B细胞 SPLUNC1 mRNA高水平表达,3h高达Oh时的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h开始明显下降,低至0h时的1.58倍,且12h、18h仍持续下降,较3h时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SPLUNC1 mRNA检测在A549细胞中同样表现出了先增高达峰值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各 SP感染时间点之间差异却并不显著(P>0.05)。各 SP感染时间点SPLUNC1蛋白分泌情况与SPLUNC1 mRNA表达水平变化相一致。  5.Res以时间及浓度依赖的方式减轻SP感染对BEAS-2B细胞的损伤  根据Res药物浓度不同将Res预处理MOI20 SP感染BEAS-2B细胞分为对照组、MOI20 SP组、12.5Res+SP组、25Res+SP组、50Res+SP组。SP感染0h时,较对照组相比,各组细胞间的活性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较MOI20 SP组相比,感染3 h和6 h时,25 Res+SP组细胞活性明显增强,分别由0.97、0.91增至1.19、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0Res+SP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感染12 h和18 h时分别由0.91、0.84降至0.65、0.35,差异显著(P<0.05),而随SP感染时间延长,12.5Res+SP组、25Res+SP组、50Res+SP组细胞活性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24h时由0h时的1以上降至0.86以下,差异显著(P<0.05)。  6.Res预处理可以增加SP诱导BEAS-2B细胞SPLUNC1的表达  较对照组相比,SP感染后,SP组SPLUNC1 mRNA呈现高水平表达,3h高达Oh时的2.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h明显下降,低至0h时的1.53倍,较3h时比较,差异显著(P<0.01);较 SP组相比较, Res+SP组SPLUNC1 mRNA表达增加更显著,3h高达Oh时的4.31倍,6h虽明显下降,但仍为0h时的2.65倍,与SP组相比在各感染时间点差异均显著(P<0.05);较对照组相比,Res组SPLUNC1 mRNA表达稳定,随时间延长均无明显变化(P>0.05)。  7.SP感染后BEAS-2B细胞IL-6、IL-8的表达及Res的干预作用  较对照组相比,Res组的IL-6、IL-8表达量未见明显改变,差异均不显著(P>0.05),SP感染后,IL-6、IL-8表达显著增加,分别由78.84、53.48增加至642.7、510.54(pg/ml),差异显著(P<0.01);较SP组相比,Res+SP组IL-6、IL-8表达明显减少,仅为422.23、317.64(pg/ml),与SP组差异明显(P<0.01)。  8. NF-κB p65在Res调节SP诱导的BEAS-2B细胞表达SPLUNC1中的作用  较对照组相比,Res组 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量未见明显改变,差异均不显著(P>0.05),SP感染后,NF-κB p65表达显著增加,是对照组的1.74倍,差异显著(P<0.01);较SP组相比,PDTC+SP组NF-κB p65表达明显减少,仅为对照组的1.24倍,与SP组差异显著(P<0.01),但SPLUNC1 mRNA表达明显增加,由2.53升至3.77(pg/ml),差异显著(P<0.05),与此同时, Res+SP组NF-κB p65表达较SP组相比同样减少,但程度不及PDTC+SP组,为对照组的1.44倍,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  结论:  1.SP感染以时间及浓度依赖的方式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可以诱导 BEAS-2B细胞表达SPLUNC1,SPLUNC1参与BEAS-2B细胞对SP的免疫防御。  2.Res可以增加SP感染诱导的BEAS-3B细胞SPLUNC1表达,减少IL-6、IL-8的分泌,以时间及浓度依赖的方式减少SP感染对BEAS-3B细胞的损伤。  3.SPLUNC1的表达与炎性因子 IL-6、IL-8的分泌水平呈负相关,NF-κB参与SP感染后BEAS-2B细胞SPLUNC1的表达,Res对NF-κB表达有下调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汽车工业迅猛发展及环保的压力,目前对汽车的性能和排放的要求日益严格,国家对汽油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近年国家大气污染、雾霾天气严重,有关部门对环保法进行了
在教育信息化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新的转变与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使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变成以“学”为中
跨座式单轨施工是城市轨道中一种新型交通梁桥技术,在山城重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周期等对跨座式单轨下部结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有关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