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预测人工林湿地松木材性质与腐朽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 : 45次 | 上传用户:neverneverl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人工林木材的遗传改良和木材资源最优化利用,需要迅速、准确、广泛地获取有关木材性质的重要信息,然而,采用传统的木材性质评价方法一般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因此,寻求一种快速、准确评价木材性质的方法,已经成为林木遗传改良和木材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项新的木材无损评价方法,能够迅速、准确地对生长锥、固体木材或木粉等试样的性质进行全面无损评价。在国外应用NIR技术预测木材性质的报道比较多,然而,有关研究在我国木材科学领域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人工林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木材化学组成的快速、准确预测。同时,根据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及博士论文创新性的要求,提出了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多变量数据分析技术预测木材纤维素结晶度与木材生物腐朽(特别是早期腐朽)特性的设想,并进行大量的试验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应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多变量数据分析技术对木材综纤维素、α-纤维素、木质素等化学组成的预测与实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可以达到0.82以上,说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我国人工林湿地松木材的化学组成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 2)采用未处理与一阶导数预处理的校正和验证效果比较理想;通过对多元线性回归(MLR)、主成分回归(PCR)与偏最小二乘法(PLS)等建模方法的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PLS方法对木材性质的快速、准确预测效果最理想; 3)木材纤维素结晶度与树木生长特性和木材化学组成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木材纤维素结晶度可以作为一项评价木材性质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x射线衍射法(XRD)测定的木材纤维素结晶度进行了快速、准确地预测,通过PLS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一般都在0.84以上;在近红外光谱的短波区,预测效果也相对较差;而在1 250 nm~2 050 nm和2 050 nm~2 500 nm两个区域的光谱信息则更为丰富,模型校正及预测效果均比较好; 4)腐朽时间、菌种与生长速度对失重率及力学强度均在α=0.05 水平显著;白腐和褐腐木材的失重率均随腐朽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褐腐对力学强度的影响比白腐大,而且褐腐木材的力学强度损失与失重率的相关性比白腐显著;早期腐朽对力学强度影响特别大,对于褐腐早期(失重率<10%),其最大工作载荷(WML)、MOR 和MOE 损失率达到34%、28%和23%;对于褐腐菌处理的木材,MWL、MOR 和MOE 与失重率的比值分别为7.2:1、6.4:1 与3.8:1;对于白腐菌处理的木材,MWL、MOR 和MOE 与失重率的比值分别为3.0:1、2.2:1 与4.1:1; 5)本研究利用SIMCA 与PLS 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早期腐朽的判别模型,结果表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依然不够健全,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创新
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风起云涌的并购时代。企业并购成为企业谋求快速发展的重要的手段和经营对策,影响着并购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并购融资是影响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忧患意识关照下的战争观显现出鲜明的层次性:“非战”、“慎战”、“以战止战”。中国古人的这种战争观自《诗经》时代起就开始萌生,此时的人们对战争的体会是自发的直觉的,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安全、舒适、方便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智能家居、信息家电等概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其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而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变迁有其理论依据。本文从分析产业集群和农业经济发展的
特色自考是近年来江苏省教育厅推出的一种面向社会人群的新型自学考试形式。它与原有的社会自考在教学和管理上完全不同。本文采用了软件工程的方法和工具,对这种特色自考教学
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人事管理体制难以继续促进师资队伍质量的提高.北京大学作为改革的先行者之一,已推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北京大学在我国的大学中有其特殊性,因此,还必
本论文运用汉语方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的相关方法,将大平话的声韵调系统与中古音系、普通话音系及安岳城区话音系的声韵调系统进行了比较,从而进一步揭示大平话的
排课问题是一个有约束的、多目标的组合优化问题,并且已经被证明为一个NP完全问题。运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排课既是高校教务管理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由于排课问
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环境侵权事件频频发生,环境侵权救济不足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我国1979年通过了《环境保护法(试行)》,是世界上较早制定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