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文化的建设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20063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我国经济社会中,企业信用缺失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企业的失信行为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资源严重浪费,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治企业失信行为刻不容缓。同时,经济生活的文化特征日益明显,出现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世界各国都认识到文化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笔者以文化的视角研究企业信用问题,提出建立企业信用文化。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现代信用是个具有经济、法律、伦理道德等多种内涵的概念,是人们参与经济等活动的一种品格,是社会的一种精神取向,所以信用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企业信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其内在凝聚力、激励性和导向性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国企业失信问题,一方面有其经济方面的原因,表现为我国信用基础薄弱,很多情况下失信收益大于失信成本,人们对市场经济理解片面,产权制度不完善,市场信用机制作用受限等;而另一个方面,我国企业失信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表现为我国历史的诚信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封建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以伦理文化为中心的人伦信用文化,即轻“法治”而重“人治”,与市场经济展所要求的“契约化”文化是不相适应的。加之长期的封建社会使商品经济在我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没有形成现代信用意识和现代信用形式。 比较于日本和欧美国家的与市场经济“契约化”信用文化相适应的民族文化传统,我国应该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吸取这些国家的文化精髓,借鉴这些国家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经验。就此,本文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并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培养企业儒商人格,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感,体现以人为本文化管理思想等方面提出了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途径。
其他文献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布局中具有重要位置。从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是获嘉县迫切需要解决的
中部地区是指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六个相邻省份,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中部地区曾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