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ickering乳液作为环境友好型乳液,具有稳定周期长且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食品、药品、油回收和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近年来,将粘土矿物用作乳化剂来稳定Pickering乳液受到广泛的关注。粘土矿物属于易获得的廉价资源,它们的各向异性及表面化学性质使粘土矿物成为开发新的Pickering乳液工艺的良好选择。层状粘土矿物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除了在连续相中形成“三维网络”和“卡房式”结构之外,固体颗粒还能通过在水/油界面形成单层颗粒膜。具有高密度的颗粒膜可以有效地阻止液滴之间的聚结,进而导致固体颗粒在水/油界面处的移动速度降低,最终改善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性。高岭石是一种众所周知且常用的层状粘土矿物,它是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按照1:1的比例堆叠而成。然而,片层状结构的高岭石的尺寸大小不均一,导致其难以在乳液水/油界面上形成高密度的颗粒膜。由于高岭石的八面体片和四面体片在尺寸上的不匹配,通过改性-插层-液相剥离的方法将片状高岭石转变成纳米管结构。尽管高岭石的尺寸不均一,但由高岭石衍生出的纳米管因其规则性和均匀的纳米尺寸而闻名,这有助于改善乳液稳定性。并获得了以下结论:通过改性-插层-液相剥离的方法,在高岭石层间域中依次插入和替换二甲基亚砜、甲醇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将高岭石的层间距扩大到4 nm左右。在使用甲醇淋洗高岭石-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插层复合物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超声波及甲醇的淋洗次数,可以获得具有不同形貌的高岭石纳米片(Ksheet)、高岭石纳米片-管(Ksheet-tube)和高岭石纳米管(Ktube)。高岭石纳米片主要呈现单片层状形态,类似于原始高岭石的形貌,但片层间的堆叠情况没有原始高岭石的严重;高岭石纳米片-管主要呈现纳米片与纳米卷的结合状态;高岭石纳米管中,片状结构的高岭石完全转变成管状结构,内径和外径分别约为20 nm和40 nm,因此形貌和大小比较均匀。在这项工作中,制备纳米级高岭石纳米管并作为乳化剂以稳定Pickering乳液。通过测量乳液的乳化指数、乳液粘度、乳液液滴大小以及乳化剂在水/油界面处的分布结构来探究乳液稳定性。结果表明,乳液液滴直径为60μm,并且乳液粘度达到3470 mPa·S。乳液在离心后的乳化指数为76%,即使在2000 r/min下,乳化指数依旧高达36%。除此之外,高岭石纳米管拥有纳米尺寸,这能够生产出小且大小均一的乳滴。高岭石纳米管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易于吸附在水/油表面,降低界面张力减少乳液的破乳。此外,高岭石纳米管在水/油界面处能够组装成规则且紧密的结构,形成致密有序的单层固体颗粒膜,它能够有效地防止了液滴之间的聚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