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室前期通过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比较了紫云英接种根与不接种根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建立了紫云英共生结瘤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文库,分离获得编码CCPs同源多肽的11个基因。 本文选择文献报道中的调控苜蓿根瘤菌类菌体分化的宿主植物 NCR基因18个,与我们获得的11个CCPs基因进行了同源比较,基于编码多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多重比对,构建了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选择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的三个NCR基因AsC2411、AsF259、AsIC258,进行了其表达特征和定位的研究。 1、采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比较AsC2411、AsF259、AsIC258三个基因在野生型紫云英植株中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与去瘤的根、茎、叶相比较,AsC2411、AsF259、AsIC258在根瘤中均表现为特异性表达,表达量高。在根瘤形成过程中,在接种华癸根瘤菌12d后的根瘤中表达量显著升高,之后表达量降低,27d时再次增加。 2、采用洋葱表皮细胞亚细胞定位的方法,分别构建了AsC2411、AsF259、AsIC258三个基因的DsRed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侵染洋葱表皮细胞,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融合蛋白的定位。结果显示:洋葱细胞质壁分离后,AsIC258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中,AsC2411、AsF259融合蛋白则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以及细胞壁中。 3、利用毛根转化技术,检测和确定了AsC2411、AsF259、AsIC258在紫云英根瘤中的定位。结果显示:AsC2411、AsF259、AsIC258蛋白均与类菌体共定位。 4、依据软件分析AsC2411抗原特异性位点,合成具有抗原活性的含有11个氨基酸的短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体,进行根瘤免疫荧光定位实验。结果显示:AsC2411蛋白与类菌体共定位。 以上结果表明:AsC2411、AsF259、AsIC258可能属于NCR基因家族成员,它们在类菌体分化、维持和固氮过程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