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当代医学的进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正规化疗的治愈率已达80﹪。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仅10﹪~20﹪儿童ALL能接受正规化疗,大部分患儿因家庭经济原因被迫放弃。因此,研究一套能大幅度降低治疗费用同时保持较高治愈率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国外,为了降低强化疗带来的远期毒副作用,已有减低强度方案治疗非高危儿童ALL的成功报道,提示减低强度方案治疗儿童非高危.ALL具有可行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减少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对象包括非高危儿童ALL的减低强度方案(简称经济方案)也已取得初步成功。但是,目前经济方案的疗效仅限于临床观察,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检测ALL的微小残留病(MRD)对儿童ALL具有重要意义,动态监测经济方案治疗过程中的MRD有助于早期评估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治愈率。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MRD监测、比较减低强度方案或经济方案的报道。
目的:建立半巢式PCR的方法检测儿童ALL微小残留病,监测、比较高危方案、GZCLG2002方案和经济方案治疗儿童ALL在诱导治疗后的MRD,并探讨低强度、低费用的经济方案治疗低收入家庭儿童非高危ALL的可行性。
对象和方法:2006年5月~2007年4月在中山一院(包括黄埔院区)儿科住院治疗的ALL,属高危者入高危组(A组),非高危的患儿由家长知情后自主选择采用GZCLG2002方案(B组)或经济方案(C组)。收集诱导治疗前后骨髓样本,用常规的酚氯仿法提取治疗前骨髓液:DNA,用10﹪Chelex 100法提取诱导治疗结束时骨髓涂片的DNA,用半巢式PCR的方法扩增治疗前后的Ign重排基因,诱导治疗前后IgH重排基因均阳性者即MRD阳性。结果:
1.本实验共收集ALL患者23例,其中A组4例,B组9例,C组10例。
2.Chelex-100法提取骨髓涂片DNA进行PCR,方法简便、快捷。
3.在23例ALL患儿中,治疗前IgH重排基因阳性16例,阳性率69.6﹪,其中A组4例,B组6例,C组6例,灵敏度为10<-4>,较常规细胞形态学高。
4.诱导治疗后,A组MRD阳性率75﹪,与非高危组(B+C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MRD阳性率均为16.7﹪,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本研究建立半巢式PCR扩增IgH重排基因来检测儿童急淋MRD的方法,简单、快捷,阳性率69.6﹪,灵敏度为10<-4>,较常规细胞形态学高;诱导治疗后的MRD可以作为区别危险度的指标之一,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后在临床工作中开展。
2.经济方案与GZCLG2002方案诱导治疗后的MR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经济方案的诱导阶段早期降低化疗强度的设计具有可行性;对于非高危儿童急淋,适当降低早期诱导治疗的强度不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