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员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过去运动心理学领域比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运动员消极心理状态的调节方面,对运动员积极的心理状态研究得比较少,尤其是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比赛中积极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取得比赛最佳成绩的心理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心理测量学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等统计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结构模式。经过两轮的调查,形成了技能类项目[比赛最佳心理状态量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由八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按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分别为:任务挑战性与个人能力的平衡、清晰的反馈、注意集中在当前任务、明确的目标、自我目标的体验、控制感、动作与意识的融合以及自我意识的丧失。本研究的第二个研究目的是探讨影响比赛最佳心理状态形成的主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假设竞赛自我效能、赛前状态注意、赛前状态焦虑和比赛目标定向4个个体状态性心理因素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有关。结果表明,高竞赛自我效能和高赛前状态注意水平是促进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形成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重要个体状态性心理影响因素;高任务目标定向水平有助于运动员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任务,促进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而高自我目标定向更有可能使运动员产生高焦虑感,并伴随着高自我意识感和低自我目标的体验,不利于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生成;个体失败焦虑和社会期待焦虑通过状态注意间接阻碍技能类项目运动员比赛最佳心理状态的形成。本研究的第三个研究目的是探讨比赛最佳心理状态是如何与运动成绩之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比赛心理状态中自我目标的体验因素和控制感因素能够较好地预测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