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干预策略对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治疗后复发的影响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不同胆囊干预策略下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结石复发的概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阐明胆囊在胆总管结石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01月-2018年01月首次因胆总管结石就诊于我院行ERCP取石治疗的患者共562例,排除合并胆道肿瘤、ERCP后结石残留、数据缺失以及失访的患者后,共355例,随访3年,其中复发者75例,未复发者280例,总复发率21.13%。将355例患者按照不同胆囊干预策略分为三个研究组,第1组为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术并在术后切除胆囊的患者(n=102),第2组为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术但在术后保留胆囊的患者(n=198),第3组为既往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新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n=55),对每一组复发和未复发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第一四分位数,第三四分位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u检验,将有意义的计量资料利用ROC曲线确定截断值,转换成分类变量,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分析,再进一步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在不同胆囊干预策略下,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不同胆囊干预策略下胆总管结石复发时间及累积复发率进行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在3年随访期内共有75例患者确定为胆总管结石复发,其中ERCP取石+术后切除胆囊组复发率为11.76%(12/102)、ERCP取石+术后保留胆囊组复发率为19.70%(39/198),既往胆囊切除+ERCP取石组复发率为43.64%(24/55)。多因素分析中,BMI是三组结石复发的共同危险因素。此外,ERCP取石+术后切除胆囊组中,糖尿病、手术方式为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0、p=0.001),ERCP取石+术后保留胆囊组中,年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个数为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p=0.001、p=0.003、p=0.013),既往胆囊切除+ERCP取石组中,年龄为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三组患者复发率总体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01),ERCP取石+术后切除胆囊组与ERCP取石+术后保留胆囊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既往胆囊切除+ERCP取石组与前两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时间中位数分别是22个月、18个月和20个月。【结论】不同胆囊状态下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不尽相同,其中ERCP取石+术后切除胆囊组与ERCP取石+术后保留胆囊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ERCP术后保留胆囊并不会增加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概率。既往胆囊切除+ERCP取石组复发率明显升高,说明过早切除胆囊并不能减少胆总管结石的发病,且在出现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显著增高,说明胆囊的存在对结石形成有潜在预防作用。三组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时间中位数分别是22个月、18个月和20个月,说明ERCP取石术后保留胆囊的患者再次复发胆总管结石的中位时间较切除胆囊的患者缩短,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保留胆囊与切除胆囊患者总体复发率无明显差异,说明胆囊切除后并不能减少胆总管结石的复发。BMI是三组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胆总管结石ERCP取石后切除胆囊的患者,EST联合EPBD的手术方式会增加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概率,对ERCP取石术后保留胆囊的患者,年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个数为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既往行胆囊切除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年龄为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我省胃癌高发区长乐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研究胃镜下直接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的准确性,探索其在胃癌高发区早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9至2020.01由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进行胃早癌筛查的长乐地区居民,分别进行一般情况及Hp根除史的问卷调查、14C呼气试验、血清Hp抗体检测、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根据问卷调查、血清Hp抗体
目的:酸反流是反流性食管炎(RE)食管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前期发现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RE大鼠的食管炎症具有抑制作用,但具体机制未明。本研究旨在体外观察n-3 PUFAs对食管上皮细胞酸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酸化培养基间断干预Het-1A细胞构建食管上皮细胞酸损伤模型,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和qPC
数学是小学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深度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需要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思维。深度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教育引导者的作用,深入探索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数学教学的纵深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有的起重机泵阀协同压力流量复合液压控制系统,降低了快速大流量时的系统能耗,提高了微动时流量的控制精度;但是该系统在快速模式和微动模式之间切换时,液压缸无杆腔内会产生流量和压力的剧烈波动,原因是电液比例泵和电液比例多路阀的控制不协调。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一种泵阀协同压力复合液压控制系统的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对新的控制策略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改进控制策略后,由快速模式切换
目的:肥胖流行趋势愈加严峻,尤其是伴随国内老龄化进程女性肥胖问题更加突出。参与HPG轴调节的弓状核Kisspeptin神经元在中枢能量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Kisspeptin神经元激活棕色脂肪产热改善代谢的神经环路为治疗女性肥胖提供新的分子靶点和药物研究靶点。方法:1.将配繁得到的8周龄Kiss1-CreGFP雌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进行适应性高脂饲料喂养,在小鼠年龄>60天后双侧下丘脑AR
目的比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情况及心脏左室重塑情况,分析PA患者左心室重塑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PA患者中MS及其组分与左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01月01日-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并确诊为P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人体成分中的肥胖相关指标特别是内脏脂肪面积,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相关性,探索早期发现DPN高风险T2DM人群的新方法。方法纳入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3例T2DM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
目的:探讨angiosome理念指导的腔内再血管化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合并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血管外科出院的71名糖尿病足患者(72条患肢)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脂指数、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合并的基础病(高血压、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检验学情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患肢血供情况(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
目的:跨膜蛋白24(Transmembrane protein 24,TMEM24)在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干预对TMEM24的作用以及TMEM24基因表达水平对脂毒性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1.PA对TMEM24的影响:(1)采用体外培养的βTC6细胞,设置三个不同PA干预浓度,分别为0.25mmol/l、0.5mmol/l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本院因升主动脉根部疾病而进行Bentall手术所致患者的相关病例数据资料,总结其临床经验,客观地评价Bentall治疗各种主动脉根部疾病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对在我院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共收治的317例行Bentall手术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资料及其随访研究成果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详细地分析了患者的病例数据资料,讨论了手术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了并发症可能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