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在传入中国的初期,绝大部分照片都是外国人在中国拍摄所得,而早期涉足摄影的中国人也不过是邯郸学步,依照西方的模子拍摄。摄影不是以艺术的身份在中国出现,当时也没有摄影艺术、艺术摄影、美术摄影这些专业词汇。随着国人对摄影的了解,摄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碰撞产生出了新的火花。西方摄影与中国传统艺术学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民族特色的美学形式,而中国美学意境论在西方摄影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上又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摄影艺术的萌芽时期,与之相适应的摄影艺术理论,也开始萌芽和发展。文章通过对“意境”的研究探讨,梳理二三十年代中国摄影艺术的的演变过程,挖掘意境论在中国第一本摄影理论书籍《半农谈影》中的深层意义,说明中国摄影理论的出现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意境”来进行的,并且对“意境”审美影响摄影的因素做出一个尽可能完整的阐释。对由西方传入的摄影,如何与中国古典美学概念“意境”相结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艺术摄影中意境的营造要有自觉意识,才能做到化景为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境生象外,情与景水乳交融,浑然天成,达到对情的提炼与升华,对景的迁想与情化。新时代背景下的摄影意境也应该有新的解读,现代的摄影家需要到生活中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时代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