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S模式下微创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术后早期恢复及肠屏障的影响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f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模式下实施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IPD minimally invas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和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 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两种手术方式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指标,讨论微创与开放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术后早期恢复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并为加速康复外科在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发展提供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7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微创组包括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 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 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术后相关检测指标。肠屏障功能方面:收集40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的血清,检测血清中内毒素(ET endotoxin)、D-乳酸(D-LA D-lactic acid)、二胺氧化酶(DAO Diamine oxidase)、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 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含量,比较2组患者肠屏障损伤及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9例患者,其中微创组44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34例、行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10例),开放组205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酗酒史、有无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ASA分级、术前检验指标(血红蛋白、CRP、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红素、γ-GT、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方面,微创组明显长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手术中出血量及手术中输血率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第1天血清中CRP水平,术后第3天血清中CRP及前白蛋白水平方面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第1天血中血红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术后第3天血中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术后第7天血中血红蛋白、CRP、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胰瘘、胆漏、胃瘫、术后出血)的发生率、二次手术率、30天再入院率、住院总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屏障功能方面:共收集40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血清,其中腔镜组13例,开放组27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3天血清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较开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及术后第7天血清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中内毒素水平在手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均无明显差异。结论:ERAS模式下,MIPD与OPD均是是安全的、可行的;虽然MIPD手术时间更长、住院花费更高,但对肠屏障的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更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相对更快,更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大型胰腺中心是可推广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代谢产物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S0-2期(轻中度)和S3-4期(晚期肝纤维化)的区分能力,以及其关键代谢物α-酮戊二酸(α-KG)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接受肝活检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57例和80名健康对照(HC),其中测试组160例,验证组77例。乙型病毒性肝纤维化诊断标准均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采集受试者血清,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
目的:外泌体是一种膜性小囊泡,研究表明外泌体内含物中的微小RNA(Micro RNAs,mi RNAs)可能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起到一定作用。mi RNAs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为转录后水平调节因子,mi RNAs的差异表达可以帮助我们诊断帕金森病。本研究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出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外泌体中有表达差异的mi RNAs,对有表达差异的mi RNAs进行功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IDDs)中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和MOG抗体阴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区别。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儿科收治的42例IIDDs患儿,根据是否存在MOG抗体分为MOG+组(18例)和MOG-组(24例)两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比、症状、体征、临床表型、磁共振(MRI)和脑电图表现
目的研究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组织中micro RNA的差异性表达及目标靶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KEGG信号通路分析,为后期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与靶点。方法1、研究对象:严格遵循入组标准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组织正常的患者和患有胆管阻塞性疾病的患者纳入研究。2、标本处理:将3例正常肝组织及3例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组织标本分为两份,一份
目的总结分析castor单分支支架与单烟囱支架技术在治疗胸主动脉疾病中重建左锁骨下动脉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因胸主动脉瘤、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溃疡、胸主动脉壁间血肿等胸主动脉疾病就诊的42例患者临床数据资料。42例患者中,应用castor单分支支架的患者19例,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3例,胸主动脉瘤患者5例,胸主动脉溃疡患者1例;
目的:1、本研究应用新西兰兔动物实验模型,进行结肠磁压榨吻合实验,验证磁压榨吻合方式在动物结肠-结肠吻合重建中的可行性。2、建立新西兰兔结肠袢式造瘘口模型,应用磁压榨技术实现结肠造瘘口还纳术,对照组选用手工缝合方法,以此探讨磁压榨吻合技术在该手术中实施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1、选取8只家新西兰兔(以下简称“兔”),自兔肛门依次置入两个钕铁硼环状磁体实现结肠的侧-侧磁压榨吻合术,术后行X线平片检查观
目的:探讨褪黑素通过铁死亡途径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发生发展的机制,为探讨GDM的治疗新思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随机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正常孕妇各20名并分成2组:妊娠期糖尿病组(GDM)和正常妊娠对照组(Control),每组20人。取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标本,通过生化分析测定孕妇血清中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偏头痛组及健康体检组血清游离、降解后单糖水平及计算游离葡萄糖甘露糖比值(G/M),探讨血清中单糖对偏头痛的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并为监测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收集两组血清共182例,其中包括健康体检者91例、偏头痛患者91例。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将偏头痛组分为轻度组(n=30)、中度组(n=35)、重度组(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由基底神经节运动功能环路异常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Orexin由orexin A(3561Da)和orexin B(2899Da)构成,通过作用于orexin 1受体(orexin type 1 receptor,OX1R)与orexin 2受体(orexin type2 receptor,OX2R)发挥效应。Orexin在运动控制方面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获取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孕妇的左心房心肌应变等心肌力学指标,分析子痫前期患者中,基于STI技术获取的左心房心肌力学参数所反映的左心房时相功能特点,同时探讨左心房心肌应变在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分层评价方面的价值及其与不良妊娠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子痫前期的单胎妊娠女性95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再根据美国超声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