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面对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体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以及个人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的负面影响所导致的种种道德滑坡现象,现代社会对于诚信的要求呼声也日益增高。诚信已经从一种个人的道德品质的表现上升为社会对合格社会成员要求的必备条件。为了帮助更好培养大学生这样一群优秀的社会预备人才,揭示大学生诚信心理的现状,了解其诚信心理及行为的特征以求为教育提供依据,所以研究大学生诚信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根据文献综述、开放式问卷调查以及对大学生和专家的访谈,提出了关于大学生诚信问卷的理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诚信问卷的“诚”分问卷和“信”分问卷。考察了信度和效度后,修订完成最后的正式问卷。用正式调查问卷对704名重庆市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考察了大学生诚信的专业类别、发展特征和性别特征,最后针对大学生诚信心理提出几点教育建议。结果表明: (1)自编的大学生诚信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大学生诚信问卷的“诚”分问卷有:诚实和无欺两个维度;“信”分问卷有:信任、重诺、守信和信用四个维度。 (2)大学生对于诚信的各个维度的看重程度是不一样的,其重要程度的顺序为:信用>诚实>守信>重诺>无欺>信任。 (3)大学生的诚信评价具有显著的专业特征。普遍表现出理科对于诚信的评价标准高于文科。但是仅仅在“诚实”、“守信”和“信用”几个维度上理科显著的高于文科。并且学科和年级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4)大学生诚信评价存在显著的发展特征。总体显示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趋势。大一在问卷的各个维度都是最高的,而且往往显著高于其他的年级,大二为过度期,到大三出现显著差异,而到了大四其评价得分除个别维度外,都显著低于其他各个年级。表现出随着年级的增加,诚信度降低的趋势。同时存在学科与年级的交互效应。 (5)大学生诚信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在所有的维度中都显示出男生的诚信水平要低于女生,但是只是在“诚实”和“无欺”维度中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其他的维度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