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城市高铁快巴线路优化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Agoni_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解决高铁车站的客流疏散问题,提供快捷、舒适的运输服务,兼具接驳公交和灵活型公交特点的城市高铁快巴应运而生。但实际运营中,主要采用人工经验进行线路规划,缺乏合理性和灵活性,无法满足乘客的个性化需求。本文将行程时间可靠性理论与线路准点率相结合,加入线路优化的考量中,旨在提高运营效益的同时,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立足于国内外常规、灵活型公交的线路设计及行程时间可靠性的运用研究现状,进行考虑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城市高铁快巴线路优化方法研究,具体如下:(1)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阐述高铁快巴的设计理念、特点及运营现状。结合线路存在的问题,乘客对公交产品的特性偏好及现状满意度信息,进行考虑服务水平的线路优化必要性分析。设计线路优化的流程,包含停靠站设计及路径设计两个环节。(2)对比不同的需求调查方法,结合数据需求,进行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设计,对采集到的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运用K-means聚类分析进行停靠站点的设计,分析经典算法流程的特点和不足,采用改进聚类中心的选取、相似性度量函数、加入既有公交站点的考量等方式,提出改进的K-means算法,由此得出停靠站设计结果。(3)将行程时间可靠性的理论与线路准点率指标相结合,构建考虑行程时间可靠性的路径设计模型。以企业效益最大及期望准点率最高作为优化目标,前者通过线路整体的单位距离运营效益表示,后者通过路网属性分层赋值并求解的方式得以实现。约束条件包括服务率约束、站点到达时间约束、线路长度约束、路径构成约束等。根据模型特点及实际意义,设计基于混合禁忌理论的改进蚁群算法进行求解。(4)以北京市区为背景设计实例,根据线路优化流程,进行需求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代入数学模型与算法,求解得出线路优化设计方案,并对寻优过程、算法效率及优化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考虑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城市高铁快巴线路优化方法,能够很好地兼顾运营效益与线路准点率,改进算法求解效率较高,收敛稳定,线路优化效果显著,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其他文献
<正>"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
<正>Bancaud和Talairach创立的癫痫术前评估的方法学中的基本原则是研究解剖-电-临床关联,这条原则对后部顶叶癫痫发作的定位诊断同样重要。后部顶叶皮层(posterior parietal
会议
耕作制度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达到持续高产所采取的全部农田技术措施,包括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制度以及田间管理制度等。耕作模式则具体体现了耕作制度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并
依靠制冷技术,现代社会得以轻易保存食品和拥有舒适生存空间。磁制冷有望取代空调和液氦制冷而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制冷技术。各向同性的钆离子具有较大的自旋基态以及较弱的
在视知觉的最早期阶段,视觉系统检测的是怎样的视觉特征,一直是认知科学研究的重点。对这一问题,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初期特征分析理论”认为视知觉是局部性质到大范围性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王素梅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处方用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总结王素梅教授治疗TD的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并筛选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王素梅教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门诊治疗的TD患儿病历资料。将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中,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
近年,中国积极在基建方面进行投资,公路是基建投资的重中之重,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公路建设项目的大批量开工和大力度建设势在必行。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档案是公路建设过程中产
透水沥青路面由于空隙率较大,其透水性能良好。在路用性能方面,主要优点有减少路面反光、增加路面摩擦系数、吸收噪音等,同时也具有耐久性差、承载力等力学性能低的缺点。车辙和飞散是透水沥青路面面临的主要病害,目前,较多学者从沥青结合料的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较高黏度的沥青结合料可较好的黏结矿料以保证透水沥青路面强度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本文从高黏剂改性沥青入手,采用LT-TPS、AR-HVA两种高黏剂改性沥青及
运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直接以Sn和S为原料分区加热蒸发,通过控制温度分布、气压、载气流量和金属铅纳米颗粒分布等宏观实验条件,成功制备大面积Sn2S3一维纳米结构阵列.扫
<正>"未来公司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概念的重要创始人、当代管理大师之一阿里·德赫斯如是说。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