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幼虫滞育诱导的生物钟机制和生理反应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k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化螟,是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稻区.光周期是诱导二化螟滞育的最主要因素。本学位论文明确了二化螟在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滞育诱导的临界光周期和临界光照龄期,以及二化螟的滞育诱导的生物钟机制;测定了滞育诱导条件和正常饲养条件下幼虫不同龄期的生理特性指标,初步明确了滞育诱导引起的幼虫生理变化及其发生的时期。   二化螟滞育诱导的生物钟机制。本试验研究了人工饲料饲养条件下二化螟的滞育诱导和控制滞育的生物钟。在22℃、25℃和28℃条件下,滞育诱导的临界暗长分别是9h53min,9h58min和10h39min。在临界光照龄期试验中,发现三龄幼虫对滞育诱导相对敏感。在非24h光周期试验中,发现了暗期长度在二化螟幼虫滞育诱导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Nanda-Hamner试验中,当暗期为12h时,滞育率最高,但是当暗期大于24h时,滞育率迅速下降。在Bünsow试验中,滞育率普遍较低,特别是暗期开始后8小时处脉冲的滞育率最低。Nanda-Hamner和Bünsow试验都没有发现24h内有节律的波动,因此控制二化螟光周期钟是沙漏钟模型或者是阻尼振荡器模型。   二化螟幼虫对滞育诱导的生理响应。测定了幼虫体重和含水量的变化,发现在短光照条件下,老熟幼虫的体重和干重均稍低于长光照条件下老熟幼虫的体重和干重,但是13日龄幼虫的体重和干重短光照处理显著大于长光照处理。虫体含水率短光照处理各日龄幼虫普遍低于长光照处理相应日龄的幼虫,且在10、19、22日龄幼虫中中差异显著。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幼虫表现出一致的甘油、葡萄糖、海藻糖浓度的变化趋势,但是不同光照处理之间在某些日龄幼虫中存在显著差异。甘油浓度在10日龄和31日龄短光照处理幼虫显著高于长光照处理:葡萄糖浓度在10日龄和34日龄幼虫中,短光照处理显著高于长光照处理:海藻糖浓度在4日龄幼虫中短光照处理显著高于长光照处理,而在7日龄和16日龄幼虫中短光照处理显著低于长光照处理。这些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在滞育诱导的临界龄期对滞育诱导光周期存在生理上的适应性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中老年肝硬化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与内镜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消化科收治的40例中老年肝硬化患者开展研究,针对其上消化道出血现象,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运用双黄连注射剂与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伴发的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60例抑郁症伴发的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提高临床对高颈段脊髓室管膜瘤的认识.方法:报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累及高颈段脊髓的室管膜瘤1例,观察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及其治疗方式和预后.结果:该病例颈椎MRI
目的:观察德湿可水胶体伤口敷料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4月在我院手术室行脑外伤手术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的病人96例,随
随机抽取某院130张用于治疗月经病的中药处方,统计分析后得出我院治疗月经病以补虚为主,使用频率前20味中药为淫羊藿、菟丝子、党参、续断等.同时随证配伍燥湿利水药、活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