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和甲基化组的泡桐丛枝病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泡桐丛枝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病害,是影响泡桐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过去的40多年中,科研工作者对泡桐丛枝病的发病植株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研究,但限于植原体很难体外培养且泡桐和植原体基因组未公布,致使植原体的致病机理和丛枝病的发病机理研究仍未阐述清楚。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甲基磺酸甲酯(MMS)和利福平处理能使丛枝病幼苗的形态转变为健康苗,且体内检测不到植原体的存在。为了阐明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和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揭示泡桐丛枝病发生机理奠定基础,在完成泡桐基因组测序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Illumina分析技术对植原体侵入泡桐体内各个阶段泡桐的转录组和DNA甲基化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转录组分析研究,筛选出了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的20个基因。在MMS处理的白花泡桐丛枝病幼苗的不同样品的比较组中共发现基因33,302个基因,在利福平处理的不同样品的比较组中共获得有33,418基因,基于2种试剂处理的白花泡桐丛枝病幼苗的转录组数据,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分析法对基因表达趋势进行分析,共找到26个模块,其中与丛枝病特异相关的module有4个,lightgreen、navajowhite2、darkmegenta和darkviolet,分别包含323个、503个、363个和992个基因。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分析,获得了ubiquitin receptor RAD23c-like等20个与丛枝病发生特异相关基因。2.首次绘制了泡桐丛枝病的DNA甲基化图谱。MMS处理的不同样品中显示每个样品的m CG甲基化水平最高,其次是m CHG,最后是m CHH,利福平处理的不同泡桐幼苗中结果类似。泡桐发病后的DNA甲基化偏向于m CG类型。本研究以发生3种甲基化类型的位点数统计了2种试剂高低浓度处理的泡桐幼苗的碱基偏好性,结果显示2种试剂处理的幼苗中发生甲基化的类型数偏向于m CG类型比例最高,其次是m CHG,最后是m CHH。通过单碱基分辨率分析,绘制了植原体感染后白花泡桐丛枝病幼苗发病过程的DNA甲基化图谱。3.证实了DNA甲基化水平变化是引起泡桐发生丛枝病的重要原因。甲基化水平分析显示,植原体感染泡桐后健康苗的甲基化水平为20.43%,病苗的甲基化水平为23.42%。在MMS高浓度处理的幼苗中,甲基化水平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DNA甲基化由24.85%降为20.87%;在MMS低浓度处理的幼苗及随后继代中,DNA甲基化由21.25%降为19.83%再升到25.57%。在利福平高浓度处理的幼苗中,甲基化水平处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DNA甲基化由21.65%降为18.89%;在利福平低浓度处理的幼苗及随后继代中,DNA甲基化由22.72%降为16.72%再升到29.04%,说明植原体感染泡桐后引起了甲基化水平升高。4.阐明了DNA甲基化模式变化是引起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2种试剂处理样品在同一时间点均以m CHH的甲基化类型比例最高,其次是m CG,最低的为m CHG,在不同样品间的甲基化以m CHH和m CG变化为主,m CHG变化不明显。在MMS高浓度处理的幼苗中,m CHH类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10 d到20 d)该类型的甲基化比例由54.17%降到47.53%,m CG类型变化趋势则与m CHH相反,在MMS低浓度处理的幼苗中,m CHH类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10 d到20 d)该类型的甲基化比例由48.48%升到53.41%,m CG类型变化趋势则与m CHH相反;在利福平高浓度处理的幼苗中,m CHH类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10 d到20 d)该类型的甲基化比例由55.02%降到51.21%,m CG类型变化趋势则与m CHH相反,在利福平低浓度处理的幼苗中,m CHH类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10 d到20 d)该类型的甲基化比例由49.21%升到51.72%,m CG类型变化趋势则与m CHH相反;该结果说明了丛枝病的发生与m CHH和m CG甲基化模式变化密切相关。5.通过DNA甲基化与转录组关联分析,找到了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关键调控基因及调控途径。通过甲基化组与转录组的关联分析,在不同比较组间共获得了404个在转录组中呈现差异表达的甲基化基因。GO分类结果显示这404个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在50个Go term中,其中氧化还原过程、调控转录、转录、钙离子相关以及蛋白质磷酸化是主要的Go term;KEGG pathway代谢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等代谢通路中。进一步将这404个基因与转录组获得的20个与丛枝病发病相关的基因进行关联,结果筛选出methylecgonone reductase-like等12个与丛枝病发生关键调控基因,其功能主要涉及光合作用、植物防御和信号转导等方面。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高温地热井的开发过程,开展了可自降解暂堵水泥的研究。在钻探过程中水泥起重要的堵漏作用,在钻井结束后自降解为地热流体提供产出通道。理想材料应具备85℃强度高,并在经历200~300℃的高温后遇水可自降解的效果。采用向羧甲基纤维素改性碱激发水泥(CAC)中引入聚乳酸(PLA)或利用淀粉、聚氯乙烯(PVC)和聚偏二氯乙烯(PVDC)替代材料中的羧甲基纤维素(CMC)的方式,改善其流变性能并进一步
新常态的经济发展中,新元素和新内容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为了更好的在激励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地位,需要不断强化业务和财务之间的融合,通过整合资源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从业财融合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业财融合在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这对于稳定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经济指标具有重大意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通过业财融合
期刊
处于胴体与环境界面位置和具有复杂粗糙表面结构的鸡皮是屠宰加工过程中限制降低肉品初始细菌总数的关键污染部位,鸡皮的细菌污染在屠宰加工中容易导致胴体和分割品的细菌交叉污染,引发肉的变质和货架期缩短问题。诸多屠宰细菌污染研究报道认为羽毛毛囊在鸡皮细菌污染中起到重要作用,增加了鸡皮减菌处理的难度。然而,毛囊在鸡皮减菌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研究毛囊在鸡皮减菌处理中的作用机理有利于发展新型鸡胴体细菌污染控
业财融合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深入发展,本文以业财融合背景下的烟草企业预算定额管理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预算定额管理对于烟草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对预算定额管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以期对烟草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管理质效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基础性文件,对会计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分析了国企、民企、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多个市场主体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路径,揭示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涉及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监督4个方面及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未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明确葱轮作后对三七连作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利用葱与三七轮作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提供依据。本研究在三七连作土上连续种植两茬小葱,以休耕连作土壤为对照,采用细菌16S rRNA和真菌ITS区测序,研究葱轮作后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物种组成及关键微生物的影响;然后分离可培养的关键细菌假单胞菌属,验证其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拮抗功能。结果表明,葱轮作后显著提高了三七连作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丰富度,两种处理后的细菌和真菌在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载的具有治疗喘证有关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筛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能够治疗喘证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喘证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医方剂大辞典》喘证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数据挖掘功能,归纳出治疗喘证方剂的常用中药、组合规则、显性与隐性药对并发现新方。结果 共筛选出43
现阶段,工程施工优化在大型建筑项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已越发突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业主与施工单位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如何更好地严格控制工程施工尤为重要,这对于促进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建筑行业有必要做好各项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通过开展施工优化,有助于提高建设质量。本文将结合大型建筑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澳洲坚果叶精油进行提取,以精油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最终得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澳洲坚果叶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 (g/mL)、NaCl质量浓度2.5 g/100 mL、蒸馏时间3 h。且各因素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料液比>蒸馏时间>NaCl质量浓度。
通过自建成膜基料评价体系,甄选出环氧树脂为基料。采用开发的室内热反射涂层降温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以钛白粉、中空微珠、消光粉为颜填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颜填料最佳配比。路用热反射涂层实际降温测试表明:与未铺装热反射涂层的路面相比,铺装热反射涂层的路面表面降温约5. 9℃,路面内部2cm处降温约7℃,降温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