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至民国时期温州民俗的传承与嬗变(1888~1942)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ao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张棡日记》为对象,研究晚清至民国时期温州地方民俗文化史。通过梳理《张棡日记》中有关温州民俗文化的内容,并结合地方文献史料,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系统的分析与综合整理晚清至民国时期温州民俗文化的嬗变与传承特征;同时,积极挖掘近代历史人物个人日记的学术史料研究价值,使日记文献成为考订史实、补正民俗的重要依据,这是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对张棡生活世界中双面人生的探讨,阐释他作为下层地方绅士和俗民个体在地方社会中的角色扮演,体现出张棡对家乡建设和瑞安乃至温州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价值。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选题的缘起和意义,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现有资料,确定论文的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同时对研究方法和总体思路做出说明;第二部分:介绍近代历史人物个人日记的种类,通过分析日记的一般特点,论证个人日记的史料价值;介绍《张棡日记》的时代背景,并总结《张棡日记》记录的民俗文化事象,阐释其对晚清至民国时期温州民俗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对张棡及其家人简要介绍,进入张棡的生活世界,探究他在地方社会中扮演的双面角色;第四部分,通过分析温州生产与生活、社会组织、民间信仰等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对比同阶段的社会风尚,该时期呈现出新旧民俗交替变革的鲜明特点;第五部分,从民俗学的学科视角探讨该时期生活习俗、岁时节日、人生仪礼、入学教育习俗、民间戏曲艺术和民间秘密结社的嬗变,以及温州民间所出现的陋习现象,论述温州社会的新风尚;第六部分,总结晚清至民国时期温州民俗发展的总体特征,从民俗学视角分析温州的重商传统与“温州模式”的发端,探讨国家权力与民俗文化变迁的复杂关系,并对国家权力介入民俗活动的方式提供对策;第七部分(结语),总结论文的研究内容。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涉官网络舆情的政府回应,分析哪些因素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回应效果,据此提炼对改善政府回应效果的启示。[方法/过程]以自建案例库为基础,对139个典型
[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与农业农村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信息化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农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如何从微观层面剖析信息化应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是目前亟待解决的
当前任职教育改革处于关键期,如何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施训方式的转变,是摆在军事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实现这些转变就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及教
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为国家禁止生产、销售的剧毒杀鼠药.2002年9月14日,我院接诊了大批毒鼠强中毒患者.入院当天和第7天,我们对其中96例急性重症患者检测了血生化相关指
对我科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术治疗中术后出现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HHNKC)12例总结分析如下.
近江淮地区素来具有长于吸纳、开放的文化特征,而大一统的元代是江淮地区发展史上获取异质文化因素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蒙古、色目和汉人的杂居共处,使得江淮地区的文化呈现
民国时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随着封建帝制的覆灭,整个中国社会都发生着巨变,民国时期的《论语》学也因此展现出了和以往不一样的风貌,然而对民国时期《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