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不断增多,特别是“5.12”汶川强地震和“4.20”雅安地震后,我国多地新增数千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推广地质灾害监测项目。但由于地质灾害监测项目管理方面涉及地质勘探、无线传感网、物联网、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等多项管理内容;产品方面涉及传感器、网络设备、数据处理和存储设备、三维GIS平台软件、应用软件等多种产品组合。因此,地质灾害监测项目的系统复杂难度远高于普通项目。这种项目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复杂性以及技术要求,对于项目质量的要求更高。而现有的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个过程领域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够针对地质灾害监测项目的集成性以及产品要求的角度进行管理,有必要对地质灾害监测项目的质量管理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从而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模糊综合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等。前三种评价方法可以很好的衡量项目多层次的问题,但过于强调主观因素;而DEA方法是一种理想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但只能通过投入和产出的数量进行计算。因此,本文结合因子分析与网络层次分析法,将客观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多因素的专家评价方法结合,对地质灾害监测项目质量管理进行研究。综上,本研究在对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及其评价进行研究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对地质灾害监测项目的质量系统进行分解,给出质量管理模式的基本框架。将地质灾害监测项目的两个系统进行分析。一是产品子系统;二是管理子系统,包括以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同时,基于这两个子系统,提出了17项影响项目质量管理的因素,从而在传统质量管理三要素的基础上,考虑到项目产品以及各因素相互之间的联系,更真实全面的反映地质灾害监测项目的特性。然后结合因子分析法与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一种基于因子载荷的网络评价模型,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层次分析仅考虑到专家观点的局限性的问题,用于分析地质灾害监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满意度。最后,以M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为研究案例,通过传统的层次分析法与本文提出的基于因子载荷的网络评价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论揭示影响地质灾害监测项目的项目质量计划等关键要素,并验证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这也为今后地质灾害监测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