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D地区延安组煤层气储层测井评价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通过测井方法评价煤储层含气量是最具前景的一种手段,利用“岩心刻度测井”原则,可以提高测井数据评价煤储层含气量的准确性。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HSD地区侏罗系延安组5#煤、6#煤、8#煤为研究对象,基于测井数据、钻孔数据及岩心分析测试数据,对研究区地层特征与煤岩测井响应特征,煤储层厚度高分辨率测井识别展开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煤储层工业组分测井预测模型,通过灰色关联理论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煤储层含气量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合多种数学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煤储层含气量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立体揭示了研究区煤层气储层相关属性在空间上的展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背斜和向斜对研究区地层横向展布控制明显。5#煤、6#煤和8#煤埋深特征类似,都表现为在背斜发育处埋藏深度较浅,在向斜发育处埋藏深度较大,与煤层厚度特征保持较高吻合度。煤岩测井响应特征表明,以密度、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及长源距伽马测井曲线为主,结合其它测井曲线,通过建立直方图、交会图和测井蛛网图可以准确识别煤层及划分岩性。通过Dmey小波对自然伽马和密度测井曲线分解后的第5层高频信号可以实现煤层顶底界面的划分,且分解后的高频信号在煤层段曲线形态发生变化,说明该煤层段煤质不均匀和煤体结构存在差异。基于煤储层工业组分测试资料和测井资料,对测井数据及煤质参数展开相关分析,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煤工业参数测井预测模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对水分、灰分与挥发分预测结果更加准确,而固定碳预测结果相对较差,总体误差较低。煤储层岩矿特征表明,研究区硫分含量和矿物质含量及灰成分指数皆显示研究区以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基于煤储层含气量影响因素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了研究区煤层气含量主控因素,煤储层埋藏深度是5#煤和8#煤含气量的主控因素,煤储层厚度是6#煤含气量的主控因素。对比多元回归统计模型法、BP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回归机法和深度学习网络法等含气量评价方法,深度置信网络模型对研究区含气量预测精度更高,研究区内8#煤层含气量高,富集范围较大。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延安组地层及含气量、灰分、发热量属性的三维地质模型。含气量平面上沿NW-SE方向变化较慢,而在NE-SW方向上变化较快,在主、次方向上有空间差异性,而在垂向空间上差异性不明显,8#煤储层含气量高于其它煤层,且连续性较好;灰分在平面上沿NW-SE方向变化较慢,而在NE-SW方向上变化较快,但在主、次方向上均比含气量变化要慢些,8#煤储层灰分含量低于其它煤层,且灰分整体展布规律性不明显;发热量在平面上变化无方向性,非均质性不明显,8#煤发热量较高,但发热量展布范围比较窄,差异不大,发热量属性整体展布规律性不明显。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受快速城镇化的影响,加上对农村宅基地缺少统一的规划管理,农民自发性选择建设房屋,从而直接导致了居民点用地利用效率大大降低,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并进行空间布局优化,可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本文以泰沂山区南麓低山丘陵区泗水县为研究区,选取2009年和2018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最
自由空间、半空间和多层背景下非均匀物体的电磁散射模型在遥感和地下探测中有较为广泛的实际应用。层状介质中非均匀物体的大规模电磁散射模拟是计算电磁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地下煤炭开采过程中,采空区、煤层断层以及尖灭等地质构造的存在给地下煤炭的开采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以及安全隐患。因此,研究地下煤层及其异常情况的电磁散射问题,对实现地下煤炭精细化探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煤层地下探测多为平面分层模型下的电磁散射问
热力管道的施工质量以及后期管道维护保养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及生命周期的长短。一旦发生泄漏、爆炸会给整个社会以及居民生活造成不可预计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而基于视频图像的管道内壁无损探伤检测是目前最为清晰、直观且极具说服力的检测方法。由于热力管道排布复杂、口径极小,通常只能由技术人员手动控制工业内窥镜进出管道进行视频采集。在这一过程中便会产生不可避免的晃动以及无法控制镜头匀速地采集,以至于会对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应用不断出现,数据流量也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而在链路带宽有限的条件下,基于“尽力而为”的互联网已经不能满足众多用户对网络传输质量的要求,尤其是实时性较强的网络应用如语音通话。网络承载的业务数量与种类的不断增加,使得数据分组极有可能在路由或交换节点处产生网络严重拥塞。一旦发生网络拥塞,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队列管理与调度,就会造成缓冲区溢出,进而导致数据丢失,业务的传输
对于地下岩体开挖工程,“微波+机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破岩技术,对它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微波照射对岩石的损伤,再者就是机械冲击作用下岩石的力学性能变化及破碎特性,现有的文献主要针对第一方面做了不少研究,但是并未将两者统筹结合起来,使得研究结果不够全面。因此本文对微波辐射引起岩石动力学性质变化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采用频率2450MHz的多模腔微波设备和霍布金森压杆装置(SH
InSAR技术能够获取时序的、面状的地表形变量,有效弥补了传统监测方法获取地表形变的不足。采用单轨的差分干涉法所获得的视线向位移无法直接分解出地表真实的三维形变量。矿区开采沉陷变形具有一定的先验特征,利用该特征可实现沉陷盆地边缘的有效形变量提取及InSAR视线向位移的三维分解,从而更准确地获取矿区地表移动参数。本文以陕西榆林金鸡滩煤矿综采工作面地表为实验区,研究基于InSAR形变的地表移动参数提取
GNS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仅使用单台接收机便可以获取高精度测站坐标,具有作业机动灵活、成本低廉、不受距离限制等优点。随着GNSS的发展,导航卫星的星座和可用卫星频率波段越来越丰富,使得多模GNSS PPP可用的卫星观测量更多、卫星几何结构更强,从而有效缩短了多系统PPP的收敛时间、提高了 PPP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对于单GPS PPP,多模GNSS PPP也带来了更多理论和应用问题,例如:如何更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短缺和城市化空间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主城区三山合围,城区面积不足严重制约了延安市的发展。“削山建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通过“中疏外扩、上山建城”的发展策略在城市周边的黄土沟壑区域建设延安新区,巨大的工程量导致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地表沉降、地裂缝、边坡失稳等现象。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Interferometric
瞬变电磁法(TEM)具有探测精度高、深度大、施工效率高和对低阻异常体反应敏感的优势,常作为煤系地层寓水性探测的首选方法。但瞬变电磁反演精度还存在一定问题,尚待改善。本文提出了带测井约束的全时域瞬变电磁OCCAM反演,旨在改善常规反演方法中存在的多解性、非唯一性问题。论文首先分析了均匀半空间的瞬变电磁场,进而研究了复杂条件下的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对比分析了垂直阶跃与斜阶跃瞬变电磁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研
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和生产中的比例约为57%。随着高速、重载与高温等严苛工况的不断增加,对煤矿机械设备良好运行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现今煤矿机械设备(如:采煤机、输送机)的运行环境恶劣、磨损现象严重且事故发生率较高,所以急需对设备进行良好地维护。仅利用目前现有的商用润滑油已经无法满足恶劣煤矿环境下设备的良好运行。而纳米铜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为润滑油催化、减摩及抗磨添加剂在机械制造、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