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系统控制与同步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混沌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重视,并且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混沌控制与同步问题作为混沌科学的一个重要热点,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在物理、生物、经济等领域中都发现了混沌同步现象,特别在图像处理和保密通信等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大多数混沌系统具有不同结构和参数,这就需要对不同混沌系统的同步进行研究。另外,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通信安全和保密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混沌信号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以及混沌信号的不可预测,因而混沌信号特别适用于保密通信,使得混沌保密通信成为可能。  论文通过同结构和异结构混沌系统同步问题,研究了主动控制和自适应控制两种混沌同步方法,重点研究了异结构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设计了混沌系统同步控制器以及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并且对基于混沌的保密通信方案进行了研究和仿真实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论文首先介绍了混沌以及混沌同步的有关概念,对基于混沌的保密通信研究概况进行了概念性地介绍。  其次通过同结构混沌系统之间的同步研究,参数已知时采用主动控制方法,设计了主动控制同步控制器,这种控制方法设计相对简单并且响应速度快;参数未知时采用自适应控制,设计了自适应控制同步控制器并且得出了相应的参数自适应律,论文采用两个Lü混沌系统进行理论推导和仿真验证。  由不同结构混沌系统的主动控制同步,给出了主动控制设计的基本思想,并以Lü混沌系统和Rossler混沌系统为例说明了主动控制同步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方案简单并且设计的控制器能实现异结构混沌系统指数渐近同步。然后以参数不确定异结构系统同步为研究重点,给出了自适应控制同步设计的思想。基于Lyapunov稳定性定理,设计了自适应同步控制器和得出了相应的参数自适应律。利用主动控制和自适应控制方法解决了异结构混沌系统间的同步问题。  在混沌同步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Lü混沌系统的保密通信方案,采用混沌掩盖方法,使传输信号加载到混沌序列中形成混沌信号,采用双通道进行通信,当发送端和接收端混沌系统达到同步时,传输信号被很好恢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混沌的保密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保密性。  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同时对未来研究工作给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稀疏表示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颖且热门的技术,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目前己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包括人脸识别、聚类、维数约减和图像高分辨率重建等。在
人脸识别技术是当前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其友好性,隐蔽性,不易察觉且识别率高等优点赢得众多学者的欢迎。在国家安全、保安监控、商业等领域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手持设备和移动终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学也从原来的硬件与软件设计分开实现,走向了现代的电子系统级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对于电子系统级设
如何均衡网络的能量与数据传输时延,是移动无线传感执行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 WSAN)中数据收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移动执行器的路径规划和
对生物模式形成机制的探讨一直是生命科学特别是发育生物学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基于数学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基于数学生物学的生物模式研究主要起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发射机实现播出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发射机控制系统作为发射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稳定可靠的工作是提高发射机播音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障。本
我国残疾人人口重多,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本文提出了一款用于中风、偏瘫之后,改善人体上肢、下肢肌肉强度,恢复机体功能的功能电刺激装置。   论文以Microchip公司的PIC单片
医学数据表明,夜间是疾病的高发期。急性心肌梗塞在夜间的发病率约占全天总发病率的一半,脑血栓患者在睡眠中发病猝死的人数高达70%~80%。另外,许多疾病也多在夜间加重,包括心功能
核移植技术在动物克隆和转基因实验中已逐渐成为应用最广泛和最有效的方法,而使注射针在实现成功穿透卵细胞表层目标透明带以进入到细胞内部的同时又不损伤包裹于透明带内层的
近年来,随着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的成熟发展,证件识别已成为一门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身份证号码自动识别技术也就应运而生。它有效地解决了身份证号码的录入问题,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