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体育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竞技体育人才的竞争。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大量优秀的体育人才,后备人才的培养被认为是竞技体育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实践证明,我国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乒乓球运动保持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雄居世界乒坛五十载,也是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之一。山东省是我国乒乓球传统强省,为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发展做出了贡献。加强对山东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对我省及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山东省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山东省部分地市体校,乒乓球运动学校的部分运动员以及负责训练工作的主管领导和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乒乓球后备人才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得出结论: 1.山东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握拍方法、打法类型的比例不够合理,左手握拍和直拍快攻打法与削球运动员比例越来越少。 2.教练员的状况基本能适应少年乒乓球训练的要求,重点体校好于普通体校;教练员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结构偏低;重点体校教练员在运动经历上明显好于普通体校。 3.目前我省常用的选材方法依然是以筛选法、经验法和追溯法为主,科技化方法还远远不足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与专项紧密结合的科技化测试和结果评定十分有限。 4.我省乒乓球职业化进程缓慢,培养方式还是以原有的“举国体制”形式下,形成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为主,学训矛盾仍然突出,体教结合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