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长倒立摆模型的双足机器人步态研究与实现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udaxi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足机器人的步态控制研究一直是智能控制的热门领域,又由于双足机器人的高自由度、高耦合的特点,成为智能控制领域的难点问题之一。对于双足机器人的研究是一个结合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信息电子技术、软件控制技术等多种学科,多种技术的融合课题。针对双足机器人斜坡行走以及上台阶等非水平情境下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文采用NAO双足机器人作为实验平台,在控制算法上提出应用光滑函数拟合的思想,区别于三次样条插值,避免了速度和加速度的突变,保证了双足机器人活动的平稳性,并完成了上台阶步态的仿真实验。本文致力于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进行基于变长倒立摆模型的建模研究。结合NAO机器人的固有参数,将下肢的大腿、小腿、双脚和髋躯干等效为七连杆模型,依照上台阶步态质心和关节角变化特点,建立变长倒立摆模型以达到物理过程等效、简便计算的目的。然后,针对应用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引起加速度突变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光滑函数拟合的方法。本方法是对踝关节轨迹进行规划,并结合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原理,求解得到上台阶过程中下肢的各个关节角序列。再次,对NAO机器人行走的ZMP稳定性进行验证。分别通过实验阐释本课题选用光滑函数拟合与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对踝关节进行规划在运动稳定性上的差异,光滑函数你和方法提高了ZMP的稳定裕度与行走的稳定性。最后,搭建NAO深层开发环境,完成NAO连续上台阶步态实验。本文应用Matlab、VS2010、Cmake编译器、Webots PRO以及Choregraphe等相关软件,搭建了双足机器人的深层开发环境,利用NAO的控制台程序完成模拟机和样机的步态控制与实现。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机器人已逐渐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让机器人听懂人类的语言,就是使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获得听觉。目前,声音识别是机器听觉领域的核心方向,相比于机
磁悬浮技术是磁悬浮列车、磁悬浮轴承、磁悬浮电机等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由于其具有无摩擦、无磨损、寿命长、低功耗、无噪声等优点,成为当前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磁
人脸识别是当前模式识别、机器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分类器设计是人脸识别的关键技术,其性能的优劣对整个人脸识别系统有重大影响。传统的人脸识别分类器存在原理复杂、识别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的重要基础,电力系统的保护配置作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决定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可控性和稳定性。而随着分布式发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布式能源渗透到配电系统中,热电联供的电源也广泛应用于用户端,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的单一辐射式结构,这意味着基于传统保护之间配合机制可能失效。因此,研究自适应保护在多电源配电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分布式系统在配电网中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统计一些类圆颗粒的数量,如测定谷物及油料作物的千粒重。传统人工计数的方法费时费力,无法达到快速计数的要求,而光电管计数的方法在对不同大小的颗粒
随着全球科技、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阶段,但能源紧张甚至濒临枯竭的问题也日趋白热化。当今世界环境,能源涉及到环境、能源安全和经济繁荣直接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变动。因此如何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由于电机行业消耗了许多国家工业总用电量的大部分,在整个国家的总用电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电机行业可节能潜力巨大,如何更好的测试电机效率也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群智能优化算法被应用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例如系统控制、生产调度、模式识别等问题,群智能优化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人工蜂群算法由Karaboga首次提出。作为一种新
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个集周围环境感知、路径规划导航和决策、运动控制与执行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轮式移动机器人结构简单,运动灵活,在许多领域都应用广泛。当轮式移动
伴随节水减排的绿色发展要求,石化行业生产中普遍采用了循环用水模式,高浓缩循倍数下循环用水给整个生产运行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开展对工业循环冷却水腐蚀结垢的预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