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改性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XIAOT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基于锂离子(Li+)可以自由的在正负极间穿梭,因而也被称为锂二次电池。正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最重要的部分,其中负极材料关系着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充电时长以及能量密度等方面。目前,市面上应用比较广泛的负极材料为石墨,但是石墨负极材料理论能量密度低(~370 m A h g-1),严重制约了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而硅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负极材料之一,因为锂硅结合机理是发生合金化反应,每个硅原子可以配位四个Li+(Li22Si5),其理论容量是石墨负极的十倍(为4200 m A h g-1)。但是硅基负极电导率低、循环性能差的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硅材料单独作为LIB的负极材料使用时,会在充放电过程中与锂发生合金化反应,使电极产生约300%的体积膨胀效应,使电极粉化,储锂能力变差,同时也会造成固体电解质界面相(SEI膜)的连续破坏和增长,产生大的不可逆容量损失,使循环性能变差。石墨烯具有优异机械性能、良好导电性、大比表面积等优点,本文把纳米Si和无定形碳以及石墨烯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改性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把Si纳米颗粒(Si NP)与氧化石墨烯(GO)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式复合,再在Si-GO表面包覆一层丁苯橡胶(SBR),SBR在高温下碳化形成的软碳包覆层可以有效抑制Si的体积膨胀效应,抑制SEI膜的重复形成,然后通过水热的方法与多孔氧化石墨烯(HGO)自组装形成三维多孔框架(HGF),有效构造三维导电网络,抑制硅负极的体积膨胀效应。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HGF/Si/C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面载量5.5mg cm-2,循环50圈后容量稳定在3 m A h cm-2。(2)通过简单的溶液混合给Si NP包覆一层经过植酸掺杂的聚苯胺(PANI),将包覆聚苯胺的Si-PANI混合材料和GO进行复合,PANI和GO通过化学交联而形成牢固的氢键,进行高温碳化后,纳米硅表面包覆一层无定形碳而锚定在还原石墨烯(r GO)片层上,最终获得Si@C-r GO复合材料,其结构稳定、导电性好、机械强度优异,在400 m A g-1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测试,循环100圈后,仍具有768.1 m A h g-1的比容量。
其他文献
目的:考察生命意义感、应对方式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考试焦虑之间的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人生意义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考试焦虑量表对贵州、重庆的101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学业自我效能感、生命意义感、积极应对与考试焦虑均呈显著的负相关;消极应对与考试焦虑呈显著的正相关。(2)生命意义感和积极应对在学业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间均起独立中介作用,且生命意义感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生命观念在生物学教学中受到极大关注,成为生物学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课程标准中具体指出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四大生命观念,这四大观念并不孤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织,融合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就要充分利用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为落实《纲要》精神,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教学过程重实践,其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也更详细地指出生物要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山东省从2020年高考开始实施新的高考方案,生物教育也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能吸引更多学生选择生物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使生物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其中第一、二、三学段的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分别不低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对阅读量做出最低规定,旨在督促教师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当前阅读教学大多以单篇为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等问题已经引起广大学者与一线教师的重视。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
本单位软件测试团队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测试队伍,为单位软件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测试任务爆发性增长,现有粗放的考核办法已无法适应,同时通过与测试人员谈心谈话,绩效考核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话题。一、现状及问题1.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员工关爱还需加强。
期刊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学生只有在领悟生物学的本质特征,对生物学概念达到深层次领会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这就要求教师抓住生物学重要概念,把概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学生接受科学课程教学之前,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客观世界和学科知识的看法,即前科学概念。前科学概念作为关键因素,影响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感知和思维过程,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和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催生出爆炸性和聚集性的信息含量。面对如今快餐化的文化氛围,大多数人流于对表面现象的关注而忽略了深度的思考。学生受此社会环境影响,导致对学习的专注度下降,而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在此矛盾之下,如何提高学生抽提主干知识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核心概念”成为备受教育者关注的话题。研究结合初中生物学学科的特点,探讨了基于核心概念的复习课教学,意在帮助学生高效构建“核
社会保障公共性重点指代其产品的公共性,是在立法下实行的公共事业,其中的项目具有一定公共性。本文以社会保障公共性为切入点,介绍了公共管理视域下社会保障公共性缺失的防范策略,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提高我们对社会保障公共性缺失防范的重视程度。
无论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要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都表明我国教育处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阶段。显然,浅层学习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知识的快速增长,无法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应地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促进知识的迁移利用,发展高阶思维已成为学习理念中的潮流趋势,而深度学习与该理念息息相关。基于此
含能材料作为能够独立进行化学反应并释放大量能量的物质,在军事与民用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其中吡嗪类含能材料由于分子内存在富氮杂环结构且具有较大的密度与氧平衡,因此作为一类高能化合物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Reax FF-lg反应力场研究了LLM-105与ANPZ这两种吡嗪类钝感含能材料的分解机理,并分析了温度以及冲击波强度对含能材料初始分解机理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摩尔比为2:1的LL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