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了普遍下滑,在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和国内外需求萎靡之际,企业能否锐意进取、持续创新,无疑成为影响企业业绩增长和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实际经营中,并非所有的企业能够做到“穷则思变”,各企业的创新动力和研发投入都有着较大差异。基于行为理论和前景理论的研究认为,企业业绩下滑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后续的决策行为,尤其是像创新这样的高风险行为。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业绩期望差距(即企业实际经营业绩与期望业绩的差距)会促进创新等冒险行为。但是,由于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以及管理层决策权特征的不同,业绩期望差距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机制会有很大差异。而现有的理论研究未能揭示出其中的内在逻辑,也未能对于企业的创新实践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中国情境与企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对业绩期望差距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及其调节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业绩期望差距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企业行为、业绩反馈和路径依赖等理论,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构建了业绩期望差距与创新投入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其次,以我国486家A股上市公司2013—2016年间的平衡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tata14.0等软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重点讨论了管理层持股、企业风险承担和地区市场化水平对上述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为企业提出了相关管理建议,并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研究的改进方向。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业绩期望差距与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当实际业绩低于期望业绩时,业绩期望差距越大,企业越可能提高创新投入强度;(2)管理层持股在业绩期望差距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在同等的业绩期望差距状态下,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的企业越有可能增加创新活动的强度;(3)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业绩期望差距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在同等的业绩期望差距状态下,风险承担水平高的企业越有可能增加创新投入强度;(4)地区市场化水平在历史期望差距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起到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即在同等的历史期望差距状态下,位于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的企业越有可能降低创新活动的强度,但市场化水平对行业期望差距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并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