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煎煮时间柴胡及其复方五柴胡饮中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含量,探究柴胡的最佳煎煮时间,并通过复制发热大鼠模型、镇痛小鼠模型、足肿胀大鼠模型,探讨柴胡不同煎煮时间对五柴胡饮的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并初步探讨五柴胡饮介导的免疫反应与TLRs/NF-Κ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依据药典要求进行不同煎煮时间柴胡和五柴胡饮中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含量测定。采用15%酵母混悬液致热法、热板致痛法、蛋清致急性炎症法,观察不同时间煎煮柴胡的五柴胡饮对感冒相关模型动物体温、痛阈值、足趾肿胀率、脾脏系数、胸腺系数、免疫因子(IL-4、IL-10、TNF-α和TLR-4)水平的影响。结果:Hplc法检测,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a2=0.9993,Rb2=0.9993)。柴胡煎煮35min时、柴胡先煎15min时煎煮液中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总含量最高,含量分别为为34.92mg·g-1、34.25mg·g-1。体温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BCG)比较,模型组(MG)大鼠造模后2.5h后各时间点体温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MG比较,布洛芬组、柴胡先煎10min、15min、20min组大鼠在造模后2.5 h后各时间点体温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痛阈值检测结果表明,与BCG相比,感冒疏风片组、布洛芬组、柴胡先煎10min、15min、20min、25min组小鼠的痛阈值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足趾肿胀率检测结果表明,与BCG比较,MG大鼠造模后足趾肿胀率明显升高(P<0.01);与MG比较,布洛芬组、柴胡先煎0min、10min、15min、20min组大鼠造模后足趾肿胀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脾脏、胸腺系数检测结果表明,与BCG比较,MG动物脾脏、胸腺系数明显增加(P﹤0.01),与MG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脾脏、胸腺系数均低于MG(P﹤0.05)。ELISA法检测结果表明,与BCG比较,MG大鼠血清IL-4、IL-10、TNF-α和TLR-4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G比较,布洛芬组、柴胡先煎10min、15min、20min组大鼠血清IL-4、IL-10、TNF-α和TLR-4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BCG比较,MG大鼠脾脏中IL-4、IL-10、TNF-α和TLR-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G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脾脏组织中IL-4、IL-10、TNF-α和TLR-4含量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柴胡饮片煎煮35min时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最高,五柴胡饮中柴胡先煎15min时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最高,其解热、镇痛、抗炎作用最为显著。因此柴胡在解表方剂中应使用特殊煎煮方法(即“先煎”),可达到有效成分的最大溶出,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