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alone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优选黄芪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控制。  方法:1.提取工艺研究,选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以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为指标对黄芪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  2.纯化工艺研究,分别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和醇沉法,以黄芪多糖和黄芪甲苷为指标,对水提取液的纯化工艺进行优选。  3.干燥工艺研究,采用喷雾干燥工艺,以喷雾干燥所得的浸膏粉成型性为指标,对药液相对密度、进风口和出风口温度、辅料量等因素进行考察。  4.质量控制研究,建立黄芪提取物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大孔树脂有机溶剂残留量检测方法以及黄芪提取物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  结果:1.最佳提取工艺:黄芪饮片,水回流提取,第一次加10倍量溶剂提取2h,第二次加8倍量溶剂提取1.5h。  2.最佳纯化工艺:0.2g生药材/mL上样液,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径高比1∶6,树脂∶药材=1∶1.6),上样流速1BV/h(10g树脂1BV=44mL),用蒸馏水洗4.5~5BV,水洗流速2BV/h,再用70%乙醇洗脱3.5~4BV,洗脱流速2BV/h,收集70%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  3.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雾化器转速40MHz,蠕动泵进料速度10-20Hz,旋风分离压差0.6MPa,药液密度1.05-1.10(70℃热测),进、出风口温度分别为150-170、90-95℃。  4.建立了黄芪提取物TLC鉴别方法,供试品色谱中,在与黄芪甲苷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建立了大孔树脂有机溶剂残留量检测方法,对其进行了检查,将限度定为正己烷小于290ppm,苯小于2ppm,甲苯小于890ppm,二甲苯小于2170ppm,苯乙烯小于20ppm和二乙烯基苯小于20ppm。建立了HPLC-ELSD方法测定黄芪提取物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三批黄芪提取物中黄芪甲苷平均含量为2.83%。  结论:黄芪提取物制备工艺简单稳定,能有效地降低固体物,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质控方法可以基本达到黄芪提取物质量控制的目的,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为新药开发和标准提取物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具有清肝明目、疏风清热之功效。古代有记载桑可用于治疗消渴症,即现代的糖尿病。近年来,桑叶的降血糖活性受到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
槲皮苷和熊果酸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槲皮苷为鱼腥草、桑寄生等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熊果酸在中药女贞子、山楂、车前草等植物中均有存在。国内外研究显示,槲皮苷和熊果酸都具有中枢抑制作用。为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改善睡眠的药物,我们对槲皮苷和熊果酸的镇静催眠作用做了以下研究,为了探讨槲皮苷和熊果酸是否具有镇静催眠作用我们首先观察了槲皮苷和熊果酸对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二者镇静催眠
目的:对蔓性千斤拔Moghania philistines药材进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和正交设计优化其提取工艺,为蔓性千斤拔最佳工艺参数提供试验依据。建立蔓性千斤拔药材HPLC指纹图谱和两种
目的:通过观察附子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肛温、物质能量代谢、甲状腺轴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其作用趋势、特点及规律,探寻热性中药治疗虚寒性疾病的“热性”物质基础和药效机制,为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方法:观察虚寒证模型大鼠给予热性中药后肛温的变化;采用化学比色分光光度数法检测丙酮酸、乳酸含量,ATP酶活力、琥珀酸脱氢酶活力、乳酸脱氢酶活力;采用氧弹热量计法检测大鼠摄入能
白饭树(Flueggea virosa(Roxb. ex Willd.) Voigt)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白饭树属植物,因其成熟果实外形似米饭粒,故名白饭树,又名金柑藤、密花叶底珠、白倍子,主要分布于非洲
孟河医派是源出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界享有“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美誉。桂苓神术汤为孟河医派多年临床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