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细胞通过上皮-间质转化及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促进放射性肺纤维化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oab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B10细胞在放射性肺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是否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过程促进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展。方法:1.根据照射后不同时间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未照射(IR 0d)、照射后2天(IR 2d)、14天(IR 14d)、3个月(IR 3m)和5个月(IR 5m)共5个组。应用18Gy 6MV-X线单次照射全肺建立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马松(Masson)染色法对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利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评价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的构建成功与否。2.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10细胞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的放射性肺纤维化小鼠模型中肺组织、脾脏中的数目变化,研究B10细胞在放射性肺纤维化过程中的浸润情况。3.在体外实验中,通过流式分选技术获取B10细胞,将B10细胞与MLE-12细胞(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共培养,利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来检测MLE-12细胞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间质标志物(N-cadherin)的蛋白表达和间质细胞标记因子(Fibronectin 1、Vimentin、MMP9)等的m RNA表达水平,探究B10细胞是否促进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EMT。4.在体外实验中,利用B10细胞与NIH 3T3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使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检测共培养组的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情况和锌指转录因子(ZEB1)、转录因子Snail 1的m RNA表达水平,探究B10细胞是否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5.应用18Gy 6MV-X电离辐射建立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小鼠模型,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1)照射+生理盐水(NS)组;(2)照射+Anti-CD22组。Anti-CD22抗体用于消减放射小鼠体内B10细胞。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严重程度,流式细胞技术及免疫荧光检测B10细胞在放射性肺纤维化模型中的数量及分泌情况变化,肺组织免疫荧光法观察上皮、间质细胞标志物及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情况,验证B10细胞可通过EMT及诱导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促进放射性肺纤维化进程。结果:1.经过单次18Gy胸部照射后,成功建立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小鼠模型。在HE染色、Masson染色的结果中显示,照射后早期(IR 2d、IR 14d)小鼠肺部有明显炎性渗出,晚期肺泡结构明显破坏,间质中大量胶原纤维填充;和未照射组相比,在照射后的肺组织各时间点的HE病理学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F=18.562,P<0.001),且在IR 5m时,Masson染色肺胶原沉积显著(t(?)=6.006,P<0.001)。免疫荧光结果发现照射组α-SMA表达显著上调(t=8.022,P=0.001)。2.在放射性肺纤维化小鼠模型中观察到,早期脾脏及肺组织中B10细胞浸润明显。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与未照射组相比,早期(IR 2d、IR 14d)脾脏(F=22.230,P<0.001)及肺组织(F=7.485,P=0.004)中B10细胞占全部脾/肺细胞比值显著增多,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照射后3个月时B10细胞较IR 2d/14d浸润减少;且肺组织B10细胞免疫荧光结果示,IR 2d、IR 14d B10细胞比值均较IR0d显著增加(F=9.099,P=0.015)。3.在体外实验中验证了B10细胞可促进MLE-12细胞发生EMT改变。免疫荧光、Western-Blot结果证实,与对照组相比,B10细胞与MLE-12细胞共培养组上皮标志物(E-cadherin)明显下调(t=6.972,P=0.002),而间质标志物(N-cadherin)明显上调(t=4.548,P=0.010);q PCR结果显示B10细胞共培养组较对照组Fibronectin1(t=7.575,P=0.002)、MMP9(t=10.180,P=0.002)及Vimentin(t=10.360,P=0.001)等的m RNA表达升高。同样,B10细胞上清液与MLE-12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10细胞上清与MLE-12细胞共培养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t=13.917,P<0.001),N-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t=6.246,P=0.003),且Fibronectin(t=6.715,P=0.0026)、及Vimentin(t=7.88,P=0.001)等的m RNA表达上调。4.同时,在体外实验中证实了B10细胞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免疫荧光、Western-Blot结果发现:相较于对照组,B10细胞与NIH 3T3细胞共培养组的α-SMA表达上调(t=8.287,P=0.001),且q PCR结果显示B10细胞共培养组较对照组Snail(t=10.26,P=0.001)、ZEB1(t=7.383,P=0.002)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样,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10细胞上清与NIH 3T3细胞共培养组与对照组相比α-SMA表达上调,且q PCR结果显示Snail(t=30.350,P<0.001)、ZEB1(t=3.429,P=0.027)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5.进一步利用Anti-CD22抗体消减放射小鼠体内B10细胞,发现可减轻放射性肺纤维化。HE、Masson染色结果发现:与单纯照射组相比,Anti-CD22组照射后各时间点的炎性渗出减少,病理学评分显著下调(F=11.250,P=0.002);肺间质胶原纤维填充减少(F=11.250,P<0.001)。脾脏与肺流式细胞计数结果及肺免疫荧光结果表明照射后各时间点,Anti-CD22组B10细胞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免疫荧光结果发现照射后5个月,Anti-CD22组较单纯照射组α-SMA表达下调(P=0.007),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09);照射后3个月,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27)。结论:B10细胞可以通过促进II型肺泡上皮细胞的EMT及诱导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参与促进放射性肺纤维化的进程。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新型镇静药右美托咪定与经典镇静药咪达唑仑在复杂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VIP、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19年11月有关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应用于复杂消化内镜治疗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主要结局指标包括呼吸抑制、低氧血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不良反
目的:癌症的筛查和早期发现能够大幅度改善癌症患者生存率。基于外周血的活检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识别癌症早期诊断相关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然而,研究发现,炎症与癌症患者相对正常对照发现的外周血DNA甲基化及m RNA表达差异信号主要来源于患者外周血中髓系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系细胞比例降低的构成比变化。因此,在癌症患者外周血清或血浆相对正常对照中所检测到的蛋白质表达失调也可能来源于外周血细胞在癌症发生发展过程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炎症、凝血指标、肿瘤标记物水平及其不同组合对内异症患者的诊断的参考价值,旨在为内异症患者的准确诊断、早期发现提供有益的可选指标和参考。【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妇科住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295例(内异症组)、住院手术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良性卵巢囊肿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侵袭性疾病,其致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约占胰腺癌总数的90%。由于早期PDAC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故仅有10%-15%的患者在初次临床就诊时可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伴随辅助治疗,但大部分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目前常用的临床病理指标,如:TNM分期、糖类抗原19-9等均无法准确评估PDAC患者的
背景:肠道免疫失衡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重要发病机理,近年发现免疫平衡与能量代谢活动相关。炎症性肠病特别是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存在明显能量代谢紊乱。adropin作为能量调节因子,广泛分布于各个组织,具有调节糖脂能量代谢平衡、抗炎作用,但adropin在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初步探索adropin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局限于大脑,眼睛,脊髓或软脑膜,无全身受累。不同于其他外周性淋巴瘤,其中90%是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CN-DLBCL)[1]。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以及智力降低和行为异常。由于该肿瘤的多
背景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是目前治疗大直径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针对胆总管直径小于8m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由于胆总管相对较细,胆管壁较薄,而且缝合较为困难,更有可能出现胆汁漏或胆管狭窄。LCBDE治疗小直径胆总管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经鼻雾化吸入与鼻喷雾剂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局部给药途径。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到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主诉反复打鼾伴张口呼吸,同时伴有鼻塞、流脓涕3个月的3-10岁患儿,详细向患儿家属交待目前病情,并介绍可选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选择药物治疗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1.检验亚健康评定量表(Sub-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Version1.0,SHMS V1.0)在福建省助产士人群中的信效度,分析其适用性。2.建立福建省助产士SHMS V1.0的均数常模、百分位常模及划界常模。3.明确福建省助产士亚健康水平,并探讨其生理、心理及社会亚健康的影响因素。4.基于SHMS V1.0划界常模构建福建省助产士亚健康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可
背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类由多种原因导致肺动脉(Pulmonary arteries,PAs)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引起肺血管阻力升高以及肺循环压升高的异质性疾病。由于其较高的致残致死率,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镁离子(Mg2+)是哺乳动物细胞内含量最多的二价阳离子,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辅酶,参与了细胞内线粒体内氧化磷酸化过程。Mg2+能够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