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警务背景下警察体制改革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智慧警务”是新时代公安机关践行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对警务模式进行改革的措施,有利于强化公安工作的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提高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安宁的智慧化、现代化和专业化水平。智慧警务是指借助新一代的云计算、物联网、通信和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感测、分析、整合警务工作中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社会治安与管理、犯罪预防与控制等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的一种新型警务模式。警务模式的发展必然要引发体制机制的变革,对于智慧警务而言,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只是在科技层面提供了技术支持,要想使信息化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与之匹配,智慧警务的整体性、共享性与服务性对我国现行警察体制提出了挑战,需要有一套与智慧警务模式相适应的新型警察体制来保障科学技术落地生根。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智慧警务模式下我国警察体制的改革,旨在将智慧警务与警察体制结合起来考虑,在思考智慧警务模式对警察体制有哪些影响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行警察体制存在的弊端,从而找出现行警察体制与智慧警务模式不相适应的地方,对不匹配处进行改革,争取探究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基于此思路,本文的研究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从宏观角度对智慧警务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主要介绍了智慧警务的概念、要素、体系架构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其中对智慧警务的构成要素进行了重点论述,因为要素与体制紧密相连,清楚了智慧警务的构成要素,才能梳理出现行警察体制与智慧警务的不适应之处,才能对号入座,提高体制改革的针对性。第二部分,介绍警察体制的相关知识,从警察体制的概念入手,阐释警察体制包含的内容,分析我国现行警察体制的特点,总结我国现行警察体制存在的弊端,为后文介绍体制改革构建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警务改革与警察体制发展的关系出发,结合智慧警务的特点,梳理智慧警务对警察体制各方面内容的影响,从职能配置、组织机构、事权划分、指挥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一个改革警察体制的理论框架。第四部分,根据第三部分智慧警务与警察体制的关系分析,从警察体制改革需要坚持的原则和理论出发,结合智慧警务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将智慧警务与我国的行政区划结合考量,提出在不同的行政区域实施不同的警察体制的构想。结合智慧警务的要素和特点,利用现行警察体制存在的弊端,从事权划分、职能转变、警种划分、机构设置、经费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符合智慧警务发展的警察体制。本文试图建立一个“智慧警务——警察体制——二者关系——体制改革”的分析研究模式,以期在该模式下对智慧警务的发展有更深的了解,对未来警察体制改革做一个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提高海洋功能区划修改、修编质量和区划成果可实施性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以海洋功能区划目标实施情况、海域空间布局情况、公众对海洋功能区划的满意程度
研究了ZnO纳米粉制备压敏电阻的工艺条件,得出其最佳烧结温度为1200℃,与普通ZnO粉体制备的压敏陶瓷相比,纳米ZnO压敏电阻非线性性能好、结构均匀。
结合航空发动机测试的作用和特点,扼要地叙述了国内应用现状,介绍了与发达国家问的主要技术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